《金剛經》長卷重現敦煌 首創兩項世界紀錄
大西北網訊 由甘肅省旭東書畫研究院敦煌分院院長王淑萍女士出資,我省著4篆刻家、畫家、書法家等4位藝術家,歷時一年零三個月聯袂打造的篆刻《金剛經》百米長卷,首創兩項世界紀錄新聞發布會9月29日在蘭州舉行。省內書畫、藝術界知名人士、有關方面領導出席李發布儀式。

敦煌莫高窟曾經發現過一卷印刷精美的《金剛經》,原藏敦煌第17窟藏經洞中,1907年被英人斯坦因騙取,曾藏于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現藏大英圖書館,被英國圖書館稱為“女界上最早的書籍”。
誰也沒有料到,事隔一百余年,《金剛經》長卷又重現敦煌。 篆刻《全剛經》百米長卷分真絲卷和皮紙卷兩種版本。真絲卷全長100.83米,寬0.8米;皮紙卷全長100.01米,寬0.6米。展開這兩幅《篆刻金剛經》長卷,1000多枚刻有經文的篆刻印章、18幅乎I繪制的羅漢畫像和5000多字的楷書經文赫然在目,蔚為壯觀。該卷不僅彌補了許多人心中的缺憾,而且,再次讓敦煌成為國內外文化界關注的焦點。
這部精心打造的篆刻《全剛經》百米長卷一經問世,便得到了社會各界和同行們的廣泛認同和贊譽,并作為特邀作品參加2014年10月中國書法家協會、甘肅省委宣傳部在甘肅敦煌舉辦首屆“朝圣敦煌”全國書法大展暨“敦煌書法論壇”,同時,經過申請一舉獲得篆刻《金剛經》真絲卷和皮紙卷兩項世界紀錄,被世界紀錄協會譽為“世界上最長篆刻《金剛經》”。
王淑萍女士原本是敦煌土生土長的一位優秀女企業家,由于從小受敦煌文化的熏陶,使她對佛教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常常對人說:“敦煌兒女,都是佛的子孫,要時刻感恩佛的擴佑和恩澤。”
尤其是當她看到百年前敦煌藏經洞一部《金剛經》長卷被外國人竊取的消息時,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暗自發大誓愿:一定要再打造一幅舉世聞名的《金剛經》長卷,重新找回敦煌兒女的尊嚴,讓《金剛經》長卷重現敦煌。
為了區別其它的《全剛經》藝術品,她選擇用篆刻的方式打造。邀請敦煌最有影響力、篆刻造詣最深、從事篆刻時間最久的著名篆刻家擔綱《篆刻金剛經》經文印章的篆刻工作。
先將《金剛經》全文篆刻在大小不等的壽山石印章上,再將印章按照經文順序印在真絲絹上。每一句經文刻一枚印章,僅刻章用的壽山石就達一噸多重。
為了讓人們讀懂《金剛經》,由甘肅省旭東書畫研究院、中國國畫院西北畫院推選的兩位著名書法家歷時20天,將篆刻翻譯成現代文字,再用小楷書寫篆刻印章之旁,經文開始和各個段落間還印有“釋迦牟尼佛像”和若干“小觀音佛像”
敦煌著名畫家采用敦煌莫高窟獨特的工筆繪畫技術,繪制了十八幅“十八羅漢像”,鑲嵌在《篆刻金剛經》兩端。十八羅漢畫像與《篆刻金剛經》印章以及楷書經文相互映襯,習習生輝。
今年已年逾古稀的著名篆刻家,世代研習金石篆刻,有很深的藝術造詣。他歷時6個多月、費盡千辛萬苦,才完成了《全剛經》全文篆刻的艱巨任務。他曾對人說:“刻完《金剛經》全文之后,再刻別的作品就沒有多大意義了,《篆刻金剛經》是我今生的收山之作。
篆刻《金剛經》的橫空出世,是對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和佛法的傳承和弘揚,它既是書畫篆刻藝術的曠世巨獻,也是佛教丈化的傳世瑰寶;既是書畫藝術界的創舉,又是佛教界的盛事,更是中華民族藝術百花園里盛開的一朵艷冠群芳的奇葩。人民網、 美國華人電視臺(工CN)等國內外多家媒體就爭相報道了這個消息。
據悉:這部長卷將于2014年10月8日在敦煌雷音寺舉行“篆刻《金剛經》開光盛典暨捐贈儀式”。屆時,這部“世界最長篆刻《金剛經》”將落戶雷音寺,從而書寫出敦煌燦爛歷史文化的新的輝煌!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