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朝霞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皋蘭縣以深入實施“千百萬”活動為抓手,千名干部入戶,實施百個項目,走進萬家農戶,細察民生民情,聆聽群眾意見,辦惠農實事,促項目實施,改“四風”問題,開辟了干部轉變作風的“大課堂”,架起密切干群關系的“連心橋”。黨員干部撲下身子、體察民情、注重民生的氛圍日益濃厚。
心到基層問農事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得民心者得天下”……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想,是我們黨開展一切工作的行動指南。這是教育實踐活動中,皋蘭縣黨員干部學習討論的重要心得。
皋蘭縣委主要負責同志認為,以前大家也常下基層,但身到基層,心卻沒到基層,問題在表面,根子在思想認識。思想認識提高了,作風才能真正轉變,工作才能真正落實。圍繞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全縣黨員干部開展集中學習、研討交流、專題講座、撰寫心得、觀看專題教育片等活動,全縣掀起了學黨章、學理論、學政策的熱潮。
石洞鎮干部魏公濤在討論中說:“我在鄉鎮工作了18年,自認為做到了為民親民,但對照中央八項規定、對照‘四風’檢查,深感慚愧,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方面還做得不夠。”一位參加工作不久的大學生在學習心得中寫道:“通過集中學習,才明白為什么搞這項活動,我們干好工作為了誰。”
學而思之,醍醐灌頂。明確了方向,抱著為民、富民、利民、安民的目標,縣里組織1430名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干部,組成60個工作組,帶著136個進村進社區項目,民情民意在一線掌握、黨的政策在一線落實、進村項目在一線落地、干部作風在一線轉變。短短一個月,實現了60個工作組覆蓋57個村和3個社區,1430名干部覆蓋全縣3.2萬農戶和1935戶社區貧困居民戶。
石洞鎮魏家莊村村民魏宏順130頭育肥豬賣不出去,急需周轉資金。正在他著急上火的時候,3月中旬,縣領導來到他家:“老魏呀,家里有啥困難盡管說。”溫言暖語讓魏宏順敞開了心扉,他提了貸款的難心事。4月3日,縣農行、縣擔保中心人員專程找上門來給他首期貸款5萬元,縣財政局干部楊瓊霞還主動給他作擔保。魏宏順心里一下子熱乎乎的:“有這么誠心的干部找咱、幫咱,咱老百姓有啥過不去的坎!”
截至3月底,全縣黨員干部累計下基層入戶1.5萬人次,全面了解農戶基本情況和群眾所思、所憂、所盼,發放惠民書籍12.8萬冊,建立農戶檔案3.2萬份,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排查化解群眾矛盾3200多起。
開門納諫反“四風”
記者在什川鎮上泥溝村看到,這里渠清路凈,環境整潔,百年梨樹吐露花芽,迎來一年一度的梨花節。
“往年這個季節,村民們把廢舊地膜、廢棄瓜菜葉亂扔在路邊、渠邊,看我們干部掃不掃?辦不辦節會?”鎮黨委副書記瞿軍告訴記者,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縣、鎮干部常住村里,與村民們一同在田間勞動,虛心聽取群眾意見。
真情打動群眾心,“干部作風轉變了,我們的心氣也順了。”村民魏立軍說,大家主動清掃自家地頭,將廢舊地膜、廢棄瓜菜葉運送到垃圾場。瞿軍說:“只要我們真心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群眾就會認同。”
皋蘭縣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以來,聚焦“四風”存在的問題,開門納諫。發放征求意見表,走進農家,深入調研,登門訪談,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征求廣大群眾對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方面的問題,深入查擺其“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換來了實話、聽到了諍言。
“一些黨員干部對群眾不聞不問,不關心群眾疾苦,擺官架子,使黨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魚水關系’變成了‘油水關系’。”
“有的干部對領導很負責、對前來投資的富豪商人很負責,但對平民百姓不負責,推諉扯皮,敷衍應付。”
……
截至3月下旬,全縣發放征求意見表4萬多份,多途徑征求到“四大班子”意見建議2914條,其中“四風”方面2037條,梳理歸納為108條。具體意見1434條,梳理歸納為117條。
黨員干部入戶訪民情,圍繞“為民務實清廉”的主題,將民情民意在一線落實,全面實施136個涵蓋渠道襯砌、道路維修、文化活動設施、環境整治等方面的進村進社區項目,總投資達8247萬元,讓農民群眾得實惠,讓黨員干部受鍛煉、受教育。
“只有公正,我這個‘芝麻官’才沒人找麻煩。”已擔任7年水阜鄉老鸛村村支書的魏孔海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在村里,不論是親戚、還是鄰居,都要當成一家人看待,大家才心服口服。”
老鸛村旱砂地里,日光溫室鱗次櫛比。村民魏至興對記者說:“你瞧,瓜苗長得多水靈!多精神!這是咱村上‘掌柜’魏孔海從縣里拉來的,苗子壯,長得好。往年在自家熱炕上育瓜苗,溫度不好掌握,高溫時苗子蔫死了,低溫時不出苗。”
縣農牧局經作站給老鸛村送來21.8萬株優質甜瓜苗,魏孔海與村班子對此事張榜公示,又通過高音喇叭通知,嚴格登記、簽字領取,全村123戶農戶戶均領取1700多株苗子,滿意地種到地里。魏孔海說:“啥事都要給村里人說清楚,不能掖著、藏著,村里人有啥事也都來給我說。”
即知即改轉作風
群眾訴求無小事,問題和意見面前,最好的是立即行動,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皋蘭縣對征求、梳理到的108條“四風”意見,以群眾關切為第一信號,以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自查自糾,即知即改,列入即知即改57條,已整改29條,正在整改28條;對117條具體意見,已交辦有關鄉鎮和部門正在積極整改。
縣紀委積極履行監督執紀職責,對群眾反映的“庸懶散慢拖瞞”等問題進行重點督查,整治“舌尖上”、“車輪上”、“公款消費”的腐敗,狠剎奢侈浪費、吃拿卡要、大操大辦婚喪喜慶、公車私用等不正之風,去年共問責單位2個、干部26人,查處“小金庫”1個;要求各鄉鎮、各單位執行公車節假日封存制度,杜絕了公車私用現象;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事項236項,取消行政審批事項96項,規范政府采購和招投標行為,節約資金298.22萬元。
“財政資金撥付不透明”是廣大群眾反映縣財政局存在的突出問題。對此,縣財政局完善了財政資金使用監管制度,對縣四大班子及縣紀委、縣監察局、縣審計局實施月報送制度,并著手完善網站,打造“陽光財政”,對財政預算、決算、“三公”經費等予以公開。
一些窗口和執法部門“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衙門”作風大有改觀,實行工程流程規范、公開承諾、首問負責交接和亮牌上崗,讓群眾感受到一股新風撲面而來。石洞鎮永豐村村民蔣保安得了腰椎病,今年3月做手術后花費了所有積蓄。他來到鎮里的社情民意大廳申辦低保,“大廳辦事人員態度變了,很熱情,還幫我復印了戶口本、身份證,讓我不用再來了,等著核準公示后,就將低保發下來。而以前辦事,經常因手續這不全、那不全,白跑好幾趟。”
各單位圍繞“四風”,從細微做起,解決群眾困難。石洞鎮魏家莊村村民鄭琴琴家電視沒有信號,變成了擺設。大學生村官張玉慶得知后,爬上屋頂調整好衛星接收器方位,在網上登錄注冊,調試好了電視。鄭琴琴夸贊:“有文化的小年青,就是辦法多。”周邊群眾也都打電話叫張玉慶來調試電視,他都隨叫隨到。雖然是一樁小事,但讓村民們很開心,有啥困難首先想到了干部。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