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呼吁:社區能否安排人員回收
“我患有糖尿病、皮膚病,平時吃的藥有在醫院開的、看電視廣告買的,還有兒女送的,覺著吃著不管用,就換另外一種,很多都放過期了。家里的藥箱一個比一個換的大,實在沒辦法,我定期收拾出來一部分就直接扔掉了。不知道哪里有回收過期藥的,如果社區有回收過期藥的固定場所,我相信家庭藥箱里的過期藥處置就不會有問題了,那樣我們不僅不會亂扔而且也方便很多……”家住東崗的安大爺告訴記者自己的困惑。其實像安爺家里藥箱過期藥沒地方處置的現象幾乎在家家戶戶都有所體現。
“家庭小藥箱”過期現象嚴重
其實,像安大爺這樣,被家里的過期藥所困擾的市民的確不在少數。
記者調查發現,導致“家庭小藥箱”中過期藥越來越多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有些市民盲目買藥,造成剩余藥品過期;有些醫院開出的處方量超過患者需求,患者用不完;部分藥品以整包裝出售,而市民使用量小,導致剩余藥品過期;部分藥品服用時出現不良反應,停用造成積存過期;而部分享受公費醫療的市民習慣多開藥進行儲備,但又不查看、清理家庭儲備藥品,導致藥品過期。
據一項調查顯示,我國約有78.6%的家庭存有備用藥品,且80%以上家庭沒有定期清理的習慣。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市民能普遍認識到過期藥的危害,不會繼續服用,但對于究竟該不該扔、扔在哪里卻鮮有了解。
記者了解到,過期藥品已被明確寫入“國家危險廢物目錄”,過期藥品不僅增加了公眾的用藥風險,如果隨意丟棄,還將嚴重污染環境。
據甘肅省人民醫院藥劑科葛主任介紹,藥品過期后,其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已發揮不出原來的藥效,有些藥品的化學成分還會改變,甚至分解出一些有害物質,誤食誤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不僅如此,隨意丟棄過期藥品還會嚴重污染環境。葛主任說,過期失效的藥品被隨意丟棄,藥品中某些成分在自然環境中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害物質,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還可能造成一些動物的誤食。
市民希望社區定期回收過期藥
昨日,記者走訪了城區多家大小藥店診所發現,幾乎所有的藥店對于平常藥品都是以盒或瓶為銷售單位。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比如平時感冒、濕疹等小病狀可能用一次就好了,浪費嚴重。
記者采訪的市民中,近八成人知道過期失效藥品繼續服用會對人體產生極大危害,但對于如何處理藥品,大部分市民卻缺乏正確知識。市民們普遍認識到,過期藥品隨意丟棄,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而且,過期藥品可能再次流入社會 ,危害市民用藥安全,有時也可能被兒童誤撿來吃。可是,如果不丟棄,家庭過期藥品又該怎么處理?人們大多感到為難。
市民張先生接受采訪時說,他家里有不少過期藥品,不敢隨意丟棄,但到街上轉一圈,根本沒地方回收,最后還是只能扔進垃圾箱。如果衛生部門能聯合社區定期舉辦回收過期藥活動,或者在社區內固定設置回收過期藥品的區域,那市民們可能就不會再為過期藥沒地方扔而困惑了。
“這些藥有不少就是等著過期的,有些就吃過一次”,李女士向記者展示了一個三口之家的小藥柜,一個三層的小組合柜裝滿了大大小小的藥瓶、藥盒、紗布、酒精等常備用品。記者隨手拿出幾個藥瓶看了看,就發現好幾個將要過期的。其中有一個治療濕疹的噴劑,有效期截至2013年12月份,已經過期了。李女士告訴記者,家里邊有很多藥都是買了吃不了再扔掉,基本上這些過期藥直接就扔垃圾箱里了。
采訪中不少市民與李女士的境況相似,家中各種各樣的藥品吃不了只能等著過期。“看著這些藥吃不上真是讓人心疼”,曾老先生告訴記者。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