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其中規定,公務招待不得提供魚翅、燕窩等高檔菜肴,不得提供香煙和高檔酒水,接待省部級干部安排普通套間。
這次出臺的《規定》在“吃”、“住”、“行”等方面都有不少亮點,尤其是接待費要求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實行單獨列示,總額控制,按年度公開。這樣,既能從源頭(預算)上來嚴管公務接待,又能通過監督來約束公款浪費。
從多種制度規定來看,我國反浪費、反奢侈、反腐敗的制度籠子已經接近于完成,給公款消費套上了多個“緊箍咒”。如果說現在還有遺憾,主要是缺一部《反腐敗法》,需要把公款浪費行為入罪。當然,治理公款浪費的制度體系需要逐步來建設和完善,進一步的制度建設仍值得我們期待。
不過,這些制度規定出臺之后,效果仍有待實踐來檢驗。以“八項規定”為例,一方面規定出臺后效果非常明顯,不僅過去依靠公款消費支撐的高檔餐飲業等有了顯著的變化,而且一年來查處問題17380件,處理19896人,充分顯示了制度反浪費的威力。但另一方面,有關公款消費轉向隱秘化的新聞不時出現,甚至最近公款吃喝有“抬頭”跡象。
因此,對于每一項制度的出臺,不能悲觀,但也不能過于樂觀。任何制度規定的出臺,只是打造了一個“緊箍咒”,制度實施的效果如何,不僅要看“緊箍咒”本身的力度,也要看念“緊箍咒”的人如何作為。
那么,相關制度的念“緊箍咒”的“人”是誰呢?顯然包括相關制度的制定部門、各級紀檢部門、各級人大、審計部門、新聞媒體以及公眾。相關部門既然制定出臺了制度,就應該監督落實。
這些年來,盡管相關制度出臺了不少,但在制度落實、監督環節還有不少遺憾。比如各種監督手段似乎是碎片化的,沒有形成“合力”。
總之,只有制度和制度落實者同時發力,公款浪費現象才有望被徹底治理。所以,既期待有關方面在制度上繼續發力,也期待有關各方嚴格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等制度規定。
馮海寧(北京媒體人)
原文標題及鏈接:嚴管公務接待不僅需要“緊箍咒”http://epaper.ynet.com/html/2013-12/10/content_29460.htm?div=-1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