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部委敗訴”見證了社會進步
近十年來,國家多個部委已經陸續甚至數次被單位或個人推上被告席。但每每類似案件發生,案情進展依然會強烈地吸引著公眾的眼球。當國家部委站上被告席,法院的壓力也不小,近幾年,國家部委敗訴案件多與信息公開問題密切相關。有數據顯示,國家部委涉訴的行政案件敗訴率在不斷上升。其中,財政部7年中有3次敗訴。
堂堂國家部委,竟然屢屢成被告,而且有個“7年3敗訴”的悲催“戰績”,放在以往,這是挺傷面子的一件事。但是,事實就是這樣發生了。這體現了法治社會進步,體現了公權力受到有效制約的事實。
部委成被告被敗訴,源于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約束政府公共權力的法律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群眾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越來越強。
“政府部門和官員永遠是原告”的社會是不正常的,權力和權利不可能對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牢籠”,如果“民告官”、“民告政府”的成功幾率很低,如果政府部門總是原告,而極少成為被告,則既不符合當下社會的特點,也不符合權力得到約束的現代政治文明的特點。
官與民、權力與權利,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司法裁判一視同仁,社會才會更加公平,特權才會失去存在空間。
原文鏈接: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1206/c1003-23770034.html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