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樓院一實事” 試點物業跟進全覆蓋
上個月,原供銷公司職工吳順和老伴又搬回單位的老房居住了,因為他聽人說原來的破舊樓院在街道社區以及包街單位的改造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樓院雖然有些舊,但住著方便啊,首先離五泉公園近,其次門口就是五泉菜市、公交車站,買菜坐車都很方便。現在,這三十年的老院子換上了漂亮的大門,樓面樓內也粉刷一新……供暖天然氣等基礎設施也有了,住著更舒坦了。”和吳順一樣,居住在五泉街道管轄范圍內的三無樓院的老居民們說起近3年來,自己生活環境的變化,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五泉街道轄區位于蘭州市老城區地帶,樓院大多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初,建成年代久遠,房屋及配套設施設計標準偏低,缺乏有效的養護與維修,供暖、供水、排水管網老化嚴重,為此,該街道加強民情民意的疏通以及社會管理工作力度,全力探索一套“三無”樓院的管理改造模式。今年以來,五泉街道還率先開展了樓院物業全覆蓋試點工作。通過業委會居民自治以及物業公司入駐,昔日的“三無”樓院不但變身為溫馨的幽雅庭院,還有了為居民貼心服務的“管家”。
多處“三無”樓院變身幽雅庭院
下午三點多,五泉山八路車終點站以東,68歲的吳大爺拿著小馬扎下了樓,在干凈的院子里坐下,曬太陽。 “這個樓院是上世紀70年代蓋起來的,在未改造前,這里可是另一番景象。垃圾沒有人清,上下水也不通,整天臭哄哄的。那時,與其說是在這里過日子,不如說是在熬日子更恰當。” 二輕局家屬院居民牟先生告訴記者,該小區北臨五泉菜市場,南接五泉山公交樞紐站,每日車來車往,行人熙熙攘攘,以前路經此處的行人都不住搖頭,實在是“臟亂差”。“今年之前,由于環境太差,加上樓院年久失修,又無暖、無氣、無人管,房子想賣都賣不出去。”
可沒想到不到一年光景,這個樓院變的炙手可熱,“以前搬出去的人都搬回來了,現在這個樓院里的房價租金都漲了。”在樓院旁邊五泉菜市場擺攤的徐師說,一年前,租這里的小套房子500元一個月,現在,直接飆到800元。“就算是貴點,我也愿意在這住。通了暖氣,整個樓院的環境也煥然一新,每天回到家都讓人心情愉悅。”
說起樓院改造,五泉居民最津津樂道的還是去年改造完畢的“文化樓院”----“五泉小苑”。
從二輕局家屬院出來,向路東面轉進一條小巷,便來到祿家巷社區金昌南路85號—99號“五泉小苑”,剛走到大門口,著名書法家陳永革先生題寫的“情暖民心筑和諧家園,文潤庭院育文明新風”對聯便映入眼簾……
白墻青瓦,樓臺軒榭,雅俗共賞的梅蘭竹菊板圖,以及配以傳統國學文化、近代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經濟社會發展、政府創新基層新舉措等樓面文化……讓人感受到了這個小區濃厚的文化涵義。干凈整潔的院落,粉刷一新的樓體……五泉街道讓昔日破舊的家屬院“變身”文化小區。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能想到,這是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老舊家屬院,曾今破舊不堪,無人管理。如今,居住在這兒院落的居民或在涼亭聊天、或賞花健身,好一幅和諧安詳的生活美景。
五泉街道轄區位于蘭州老城區地帶,樓院大多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初,因為建成年代久遠,房屋及配套設施設計標準偏低,缺乏有效的養護與維修,供暖、供水、排水管網老化嚴重。據五泉街道城管辦張主任介紹,該街道探索出一套“三無”樓院的管理改造模式。今年以來,隨著京劇團家屬院、二輕局家屬院、閔家橋80號居民樓等5個老舊樓院全部進行了軟硬件環境改造工程,轄區居民的幸福感越來越強了。
改造前 排摸居民“心聲”---
新樓院需具備“一建二降三暢四增”
“在每個老舊樓院改造之前,我們都要做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挨家挨戶的摸訪老居民們的意見,征求民意。讓大家一起討論這個樓院該怎么改,哪些地方需要修,哪些設備需要補充。只有綜合考慮居民的意愿,才能改造出老百姓滿意的樓院來。真正做到改造一個樓院,辦一件實事。”五泉街道主任趙琴說。
去年中旬,五泉街道啟動了對轄區閔家橋京劇團家屬院、閔家橋80號居民樓2處樓體破舊、環境臟亂的“三不管”樓院的改造工程。“我們先后通過樓棟長、樓院長入戶摸底,并多次召開居民大會征求居民意見,發現老百姓對這兩個樓院的關注點集中在居住環境的凈化、亮化、綠化、硬化和安全上。最終,我們據此確定了樓院的改造方案。”
據五泉街道城管辦張主任介紹,對這兩處樓院,街道確定了“一建二降三暢四增”的目標:首先,建設小區聯席管理隊伍。在所整治的三無樓院中召開居民大會,選舉出小區樓院長(樓棟長),加強管理力量;其次,強化小區污染管理,切實降低噪聲和油煙污染。督促和協調職能部門對小區周邊噪音源、餐館油煙排放等擾民現象行整治,通過長效管理降低各類污染。
在樓院改造過程中,街道還督促施工隊伍改修更新樓院中的管道設施,確保上下水暢通。同時,通過維修硬化破損道路、規范停車管理和亂搭亂建等,保持居民出行暢通。督促職能部門更換供水供氧、下水道和排污染等管道設施,確保供水供氣排水設施暢通。
“‘四增’也是我們街道整治樓院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即增設服務設施、增補綠色景觀,增加文化品位。具體來說,就是完善小區配套設施,增設市政環衛設施、防盜防火安全設施、信息發布便民設施、鍛煉娛樂設施,全面做好小區綠化造景,提高綠化率,新建涼亭和石椅等設施,補裝缺失路燈并保證使用正常,并打造文化墻提升樓院品位。”趙琴表示,目前,“一建二降三暢四增”目標已經貫穿到所有三無樓院的改造提升工程中去。
針對不同樓院的不同情況和居民要求,五泉街道也會有側重點的加以組織協調改進。今年四月份,五泉街道祿家巷社區的工作人員在入戶摸底時了解到二輕局家屬院的居民們盼望著家里能通上天然氣,冬天能燒上暖氣后,將情況向街道進行了匯報。最終街道和包街單位城關區就業局溝通、協調后確定了二輕局家屬院的改造方案。為了能讓居民們好好的過個“暖冬”,街道社區動員居民后,幫助自籌資金四十萬元解決了樓院的供暖問題。并積極聯系天然氣公司,加班加點的干,終于趕在入冬前,使居戶內部管道全部配置到位,樓院全面通放了暖氣。
必須看到,老舊樓院的供暖問題一直是比較頭疼的現實問題,而五泉街道此次動員幫助居民自籌資金數十萬元解決供暖問題確實是舊城改造過程中的一次有益的嘗試。
資金不足、舊樓院提升改造難度大等問題是老樓院改造過程中的一大難題。針對此類問題,近年來,五泉街道也探索實行了社區資金自籌,轄區企業捐助等方式,解決資金難問題,有一定的效果。更多的時候,為了節省資金,街道社區干部親自上陣……
記者在了解到, 在打造“五泉小苑”時,粉刷小苑樓體是整個建設過程中的一項巨大工程,為了節省開支,街道干部找材料自己進行粉刷;為了解決樓院綠化問題,街道工作人員紛紛去挖樹苗、搬盆栽,為文化樓院增添綠意,力爭為整體建設過程減少資金支出。
改造后 試點物業跟進全覆蓋
物業貼心服務居民自治好家園
“物業電話:138*****074;熱力公司:8124349;燃氣維修:96777;環保熱線:12369……” 走上金昌路五泉花園小區6號樓的二層平臺,映入眼簾是正對樓面上懸掛的“閔家橋社區便民常用電話欄”。
保安室寬敞明亮,每個單元門口都安放了桌子,平臺上安裝了路燈,花壇…看著這個干凈溫馨的平臺,記者不禁想起,今年年初那里的摸樣。垃圾成山,污水橫流……今年3月份,在物業撤走,無人管理的臟亂環境中生活的五泉花園6號樓居民自發組織起來達成了“平臺協議”,居民自個出錢出力管理自己的家園。居民們決定自己給自己當管家,各家按月收取費用,推選專人負責記賬管理,請人打掃衛生、清運垃圾并聘請保安。清潔工難找,居民們就自己動手清掃,用了一周的時間平臺上的垃圾終于被“搬走”……
然而,五泉花園6號樓居民在自己給自己當“管家”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諸多困惑。比如,小部分居民的觀望和懷疑,有一部分住戶不但拒不繳費,還滿口的風涼話。幾個月后,該樓院居民在閔家橋社區的組織幫助下成立業主委員會,并報有關部門備案。有了合法的身份,“管家”們服務居民得到了居民們的普遍支持。7月,在五泉街道的積極聯系下,城關物業公司進駐了花園小區6號樓,從此,這里的居民過上了“大小事有人管”的生活。
今年以來,五泉街道成為城關區施行樓院物業全覆蓋的三個試點街道之一。目前,今年改造的五個三無樓院都完成了物業公司進駐。
“服務收費:0.4元/月/平方米。提供日常管理,環境衛生,秩序維護,維修服務等等。” 在二輕局家屬院內,物業的服務公示牌讓居民一目了然的了解服務項目和服務費用。“現在外面物業費很貴,這個價格挺合理的,我們也承擔的起。” 居民馬先生笑談,有了物業,住在這兒省心多了。
據了解,對于改造后的樓院,街道會第一時間跟進聯系物業公司,通過居民對眾多物業公司的評比,最終敲定進駐的物業公司。目前,已經有二十多家物業公司服務街道轄區樓院。
“我們在努力做到讓每個老院落都能有治安防范、綠化保潔、維護維修服務,有正規的物業公司幫居民們操心樓院里的大小事。”趙琴說。
(更多內容請點擊大西北網http://www.xbnews.cn/index.html)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