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12月1日綜合報道: 據甘肅日報蘭州11月30日訊(記者劉健)今天下午3時,蘭州市啟動的第一個“上跨下穿”項目——小西湖立交橋南濱河路交通改造工程宣告通車,標志著蘭州城市路網向立體化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
小西湖立交橋南濱河路交通改造工程采用半幅高架與環形匝道組合方案,通過新建南濱河路高架橋和四個環形匝道,解決了小西湖立交橋與南濱河路間各方向的交通問題,有效緩解了這一區域的交通擁堵。
經過前期的管線遷移、拆除舊匝道橋后,這項改造工程于今年3月開始全面建設,到通車僅用了9個月時間。考慮到新老路基不均勻沉降的因素,目前,路面只鋪設了中粒石調平層,明年春季將鋪設細粒石面層,從而完成路面鋪油工作。
據承擔施工任務的中鐵二十一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這項改造工程所處區域交通繁忙,為盡可能減少對群眾的影響,施工單位克服建設場地小、地下管線多、施工難度大等困難,超常規采取多種方法分區段24小時不間斷施工,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了通車。
歷經9個月施工,改造后匝道與新建單幅高架相連
加上“雙耳”小西湖立交橋昨日正式通車
蘭州晨報訊(首席記者崔亞明)11月30日,小西湖立交橋南濱河路交通改造工程順利完工,實現通車。沒有隆重的儀式,沒有喧鬧的禮炮,不少私家車主特意駕車感受加上“雙耳”后的小西湖立交橋的通暢。
加上“雙耳”南濱河路沒了堵點
南濱河路是蘭州市的交通大動脈。但小西湖立交橋在南濱河路沒有引橋,如果車輛自北向南從小西湖立交橋上下來欲行駛到南濱河路再向東走,很多的車輛會選擇右拐下橋后在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門口強行左拐;而如果車輛自西向東從南濱河路欲上橋向北濱河路走,很多車輛會在西湖北街強行左拐再上橋。因此,這兩個左拐彎點就成了此路段的擁堵點。
為了徹底解決該處的交通擁堵,蘭州市啟動小西湖立交橋南濱河路交通改造工程,該工程采用半幅高架與環形匝道組合方案,由南濱河路高架橋和四個環形匝道組成。11月30日,記者從蘭州市檔案館頂樓望去,新改造的小西路立交橋像兩只輪廓分明的“耳朵”。
據介紹,此次改造的立交橋總面積26626.7平方米,其中高架橋全長1.775公里、占地面積20415平方米,匝道橋占地面積6211.7平方米。改造后匝道與新建單幅高架主線橋順接,實現由北向東、由西向北左轉,由南向西及由東向南左轉車輛匯入南濱河路主線。該工程自2012年9月底開始管線遷移,2012年11月20日圍擋拆除舊匝道橋,2013年3月全面開始施工,經過9個月的緊張施工,11月30日正式建成通車后,徹底解決了車輛上下立交橋難的問題。小西湖立交橋改造地面鋪油考慮到新老路基不均勻沉降的因素,目前只鋪中粒石調平層,明年春季再鋪細粒石面層。
大懸臂倒L橋墩結構確保橋下暢通
30日,記者在現場發現,與以往立交橋不同的是,此次修建的小西湖立交橋引橋大都采用的是倒L墩結構,這既確保了橋面的寬度,又減少了橋墩侵占橋下路面的空間。據承擔施工任務的中鐵二十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交通流量和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門前車流量需求,首次在省內采用大懸臂倒L墩結構。為橋下道路輔助車道建設提供空間。確保該處出入段輔助車道達到三車道。
同時,為避讓地下管線和滿足交通組織需求,整個工程除了采用倒L墩外,還采用了門式墩、T型墩、獨柱墩、鋼管混凝土墩等16種橋墩類型,為省內大型互通立交采用橋墩類型的數量最多。
此外,為了確保出入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和周邊家屬院的車輛暢通無阻,此次在跨越黃峪溝和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門口布設了主跨55米鋼箱—混凝土結合連續梁橋,為省內最大跨度鋼—混組合梁橋。
采用融雪除冰技術確保冬季行車安全
冬季橋面積雪,是影響道路暢通和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據介紹,此次將融雪除冰技術應用在小西湖立交橋改造中,解決了這一難題。在立交橋面混凝土鋪裝中預設碳纖維遠紅外加熱體,在電源與發熱碳纖維之間用溫濕控制系統連接,根據橋面溫度自動啟停融雪化冰系統,及時清除橋面積雪與結冰,保障過往車輛的安全。這在我省市政橋梁建設中尚屬首次。
此外,在大橋的裝飾上此次也頗具匠心。在護欄上采用了以LED低空照明技術為主的雙出光護欄路燈,將護欄路燈安裝于橋內側護欄管內,夜間其光線均勻投射在路面上,外側則以七彩景觀點光源勾勒整個高架輪廓,避免了傳統燈桿路燈給周邊居民帶來的光污染。
原標題:預設遠紅外加熱體橋面會自動除冰雪
據蘭州晚報報道(首席記者甄燕紅)在寬敞開闊的地方設計立交橋,自然可以放開手腳設計規劃。但基于實際情況,小西湖立交橋改造工程只能是一次“戴著鐐銬跳舞”的演出。為了在有限的空間中完成改造任務,工程在設計建設過程中樹立精細化理念,攻克多項技術難題,技術上創造了多項省內第一。
中鐵二十一局蘭州交通改造指揮部指揮長王建軍告訴記者,首先在跨越黃峪溝和陸軍總院門口布設了大跨徑橋梁,設計了主跨55米鋼箱—混凝土結合連續梁橋,為省內最大跨度鋼—混組合梁橋。其次,工程首次在省內采用大懸臂倒L墩結構。根據交通流量和陸軍總院門前車流量需求,該處出入段輔助車道按三車道設計,采用大懸臂倒L墩為橋下輔助車道建設提供空間。
同時,改造工程首次將融雪除冰技術應用在市內市政橋梁建設中。在立交橋面混凝土鋪裝中預設碳纖維遠紅外加熱體,在電源與發熱碳纖維之間用溫濕控制系統連接,根據橋面溫度自動啟停融雪化冰系統,及時清除橋面積雪與結冰,保障過往車輛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