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房四吃難怪房價過高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許正中教授近日接受媒體訪談時稱:在現實社會中,確實有政府主導、推動的城鎮化綁架房地產的現象,這主要是財政體制造成的。有的地方政府已經準備進行“一房四吃”:“一吃”土地出讓金,“二吃”轉讓住房所得20%的個稅,“三吃”房地產稅,“四吃”遺產稅(11月12日《人民日報》)。
中國房價過高,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老百姓的承受能力,這是不爭的事實。此前,我們對樓市過熱、房價過高開了很多處方,比如抑制投資的限購,增加供應的保障房建設等。當然,這些措施都是必要也是必須的,對控制房價過快上漲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此前的一系列藥方,大多是針對購房人的,均屬于治標不治本的權宜之策。道理很明顯,在住房是生活與生存必須保障用品的屬性中,附加在房子上的條件、要求、費用、稅收等越多,房子也就必然越貴。
這一點,已經存在于現實中的土地出讓金過高,政府賣地財政依賴性過強以及轉讓住房所得20%的個稅等,已經給出了我們足夠的證據,甚至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比如政府天價賣地,隨之而來的必須是這塊地盤上蓋起來的樓盤的高價;比如此前我們推出了轉讓住房所得20%的個稅改革,但事實證明,這項措施不僅沒有達到控制房價的目的,反而從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價,加快了樓市的不理性升溫。
專家說,這是一些地方政府對房子的“一吃”和“二吃”,可謂一語中的。同時,也讓我們不禁憂慮,接下來還有類似的改革和制度設計,比如“三吃”房產稅,“四吃”遺產稅,其是否同樣會推高房價,繼續吹大房地產業的泡沫呢?顯然,答案并不樂觀。
一者,房產稅也好,遺產稅也罷,都無法從根本上增加住房的供應量,無法滿足人們對住房的剛性需求。如果總是“僧多粥少”,而且政府和國家還得先在粥鍋里“撈一勺”,那房價又豈能不高?
二者,房產稅和遺產稅都是以房子的價值為征收標的和依據的,交過稅之后,持有人持有房子的成本肯定會增加,那么其出售的時候,又豈能不將這些成本加到房子的成交價中去,以轉嫁給買房人,這無異于在間接地推高房價。
無需再重復舉證,一套房中,有多少是政府的土地出讓金,有多少是開發商繳納的這樣那樣的費用,有多少是國家抽走的稅金,甚至有多少是地產商招待、行賄官員的灰色成本,答案都已經非常明顯了:房價問題,樓市問題,房地產經濟問題。其解決之策需要回到解決地方政府與民爭利的問題上去,需要解決執政觀念和發展觀念的問題,需要政府和國家從一套房子中,少拿一點利益,少“吃”兩口稅費。
原文鏈接: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1113/c1003-23525473.html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