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wǎng)10月29日訊 為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強公安機關政風、行風建設,確保《公安部14條便民利民措施》和《省廳便民利民措施》的順利實施,隴南市公安局結合全市公安戶政管理工作實際,出臺了12項便民利民服務措施。記者金振華
一是為急需人員身份證明的群眾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身份證明服務。對急需身份證明的群眾如,乘火車、住旅館、考試而忘帶居民身份證的人員,根據(jù)實際需要為其開具臨時證明。
二是為新生兒取名提供重名查詢服務。對群眾為新生兒取名的,轄區(qū)派出所根據(jù)群眾需要,免費提供本轄區(qū)范圍內重名人數(shù)查詢服務,但不提供重名人身份信息。
三是提供節(jié)假日戶籍預約受理服務、錯時服務、延時服務。對一些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群眾和一些人員集中的學校、單位,戶籍民警可實行預約或上門服務,辦理戶口和身份證。
四是進一步縮短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制證周期。時間由原來的2個月縮短為1個月,切實提高群眾的滿意度。
五是減少群眾跑路,下放審批權限。市局將非婚生嬰兒上戶、公民收養(yǎng)棄嬰上戶、戶口補錄、公民性別變更等申請事項的審批權,下放到縣級公安機關審批。
六是簡化開具戶籍證明的審批權限。對群眾要求出具本人戶籍證明和為司法機關出具戶籍證明的,憑有效證件,取消所領導簽發(fā)環(huán)節(jié),由戶籍內勤直接辦理。
七是減少分戶立戶審批環(huán)節(jié)。居民需要分戶立戶的,理由正當,憑有效的證明材料,可由戶籍內勤直接辦理,取消責任區(qū)民警核查,所長審批手續(xù)。
八是提供特殊辦證服務。對因出國、上學、比賽,證件有效期滿急需用證的群眾,戶籍所在地派出所應開辟辦理居民身份證“綠色通道”,縮短信息上傳、證件領取以及證件發(fā)放時間。
九是為外地務工人員提供二代證辦理的便利。急需用身份證外的出務工人員,可在暫住地公安機關現(xiàn)場采集人像,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傳至其直系親屬處,由其直系親屬攜帶申請、戶口簿、代辦人身份證件到戶籍地派出所辦理。
十是“一站式”辦理服務。凡在同一縣(區(qū))城市戶口遷移的,只需到遷入地派出所一次性辦結遷移戶口業(yè)務,省去前往遷出地派出所辦理業(yè)務的程序。
十一是省略重新開具遷移證手續(xù)。因畢業(yè)分配、工作調動造成遷移證過期的,刑滿釋放、解除勞教持證過期的持出生證明超過登記時間的,由所領導簽字,戶籍內勤直接辦理。
十二是放寬大學生就業(yè)落戶條件。畢業(yè)分配的大學生,遷移證已開出后,報道單位發(fā)生變化的,可憑改派的報到證、報道單位的證明和個人申請,由開具遷移證的派出所審批后,手工在戶口遷移證及存根的“備注欄”注明新的遷往地址,加蓋戶口專用章后辦理落戶。
各項便民措施的出臺既回應廣大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又大大提升服務群眾水平,得到的廣大群體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既體現(xiàn)了人民警察為人民的服務理念,又深化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新作風。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