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致富夢已經實現了”
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
大西北網訊 金秋十月,從阿干鎮東側沿山路向曾經聞名的貧困村馬場村前行,那個崎嶇難行的山路變成了蜿蜒寬闊的水泥硬化路。路暢了,沿途層林盡染的秋景也顯得格外誘人。一到馬場村就看到,硬化的數百平米廣場上安裝了健身設施;廣場前后左右的房屋有新建的,有重新粉刷的;村道全部水泥硬化,干干凈凈;道邊上還有新安裝的太陽能路燈……
“政府扶持增收產業和培訓勞務技能,使我們的收入快速提高,今年人均收入5600元應該沒問題。政府還出錢給我們整治村容村貌,修村道、安路燈。最值得高興的是,政府投資1000多萬修通了進村公路,路通暢了,我們的農產品就好銷售了,發展旅游業條件更好了。”馬場村黨支部書記李玉峰欣喜地說。全村的發展路子已經很明確,今后將有三條致富路:一是繼續種植百合、藥材,二是大力發展旅游業,三是繼續重視技能型勞務輸出。
馬場村華麗轉身
從李玉峰的話語中,我們知道了這個貧困村華麗轉身的秘訣——政府找準了造血產業,通過扶貧扶持村民快速提高收入,還從整治村貌上達到整體脫貧的目的。
馬場村距市區23公里,過去是阿干鎮的貧困后山村。“農業效益不高,經濟發展緩慢,也無集體經濟收入。”阿干鎮副鎮長藺小明介紹。
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引導群眾不斷壓糧擴經,增加百合種植面積,提高百合品質;成功示范種植中藥材(柴胡);積極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及勞務技能培訓,增強勞務輸轉人員素質;勞務輸轉人數達到160人,戶均達到1人。同時,利用村內豐富的旅游資源,不斷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積極招商引資,開發旅游服務項目,發展以農家樂為主的旅游服務業,已形成一定規模。
據了解,在近兩年的發展基礎上,七里河區委、區政府將馬場村確定為2013年整村脫貧村。目前,全村已形成了以百合、中藥材(柴胡)種植及勞務輸出、旅游服務業為主的主導產業。2013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可達到6889元。
10個貧困村先受益
不單單馬場村華麗轉身,今年二元結構突出的七里河區內,整體脫貧的村真不少。最近記者驅車在七里河南部山區阿干鎮的馬場、瑯峪村,魏嶺鄉的龍池村,西果園鎮的西果園鎮九池泉村小組、草源村的多個貧困村采訪,村村變化讓人耳目一新。
在瑯峪村,村黨支部書記張才明介紹,通過近年來的扶貧政策及去年的雙聯幫扶,村里發展百合、藥材種植、養殖業及技能勞務輸出,全村今年人均收入可達6000元左右。他笑呵呵地告訴記者:“我當了15年村干部,我多年的脫貧致富夢已經實現了。如今,咱山區戶戶通上自來水,大路小道全硬化,還安裝了36盞太陽能路燈。村子脫貧了,莊子亮堂了。”
在龍池村,村支書陳子順告訴記者,今年戶均3畝百合,還大力發展著肉牛、羊養殖業及藥材種植,人均收入可突破6000元。草源村,百合種植等產業也快速發展并向品牌化過渡。時下,廣場建設及村道硬化等內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正在快速推進。
九池泉村,作為新農村建設重點村組,對46戶住房條件差且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的農戶進行搬遷安置。已完成了九池泉村人飲工程,修建了兩個蓄水池,鋪設管道2000米,解決了安置區群眾的用水問題。完成了4公里通村公路建設和綠化工程;完成了46棟樓房主體建設及外墻粉刷。住宅小區內道路硬化亮化及上下水工程正在有序進行,預計2013年年底全面完成,村民即可入住安置小區。“今年全區確定了10個重點貧困村整體脫貧任務,目前,各個村的收入已經達到了5200元,我們力爭年底達到6000元。”七里河區扶貧辦馬主任介紹。
(更多內容請點擊大西北網http://www.guyuantaihehotel.com/n/qilihe/)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