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從業人員800多人 年接待能力超過60萬人次
大西北網10月7日訊 十一黃金周期間,榆中縣興隆山迎來了大量游客,人氣的集聚,也讓農家樂的經營戶們樂開了花。據悉,截止目前,榆中縣農家樂已達158戶,其中直接從業人員800多人,年接待能力超過60萬人次,直接收入逾4000萬元。
農家樂 直接從業人員800多人
榆中縣農家樂旅游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近年來,隨著全縣旅游市場開發力度加大,旅游目的地形象日益提升,游客量實現了飛速增長,從而帶動了全縣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依托鄰近蘭州的特殊區位優勢,以農家樂、休閑度假莊園為主要形式的鄉村旅游蓬勃發展。這些新旅游業態主要分布在縣城周邊、興隆山景區、官灘溝風景區和青城古鎮旅游區。截止目前,全縣農家樂旅游參與農戶已達158戶,其中:星級以上農家樂105戶,較大規模51家。直接從業人員800多人。年接待能力超過60萬人次,直接收入逾4000萬元。
為發展鄉村旅游,有效帶動農民致富,縣鄉兩級政府積極將發展農家樂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因勢利導全力打造發展環境。如城關鎮投資興建的興隆山村新農村示范點和南河人家農家樂,為全鎮農家樂旅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全縣鄉村旅游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在政府的倡導下,農戶參與農家樂旅游經營的熱情很高。和平鎮菜籽山村農戶緊緊依靠官灘溝景區發展農家樂旅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漸成規模。目前經營農家樂旅游農戶達到了24戶,戶均年直接收入達到了近4萬元。
統一規范 為發展農家樂提升形象
作為全市旅游資源大縣,榆中縣的旅游發展更加注重人文自然的和諧,對農家樂發展也有一套整齊劃一的標準。城關鎮著力打造的首個規模化農家樂服務區——興隆山村,占地91800平方米,可容納300戶村民,建設在符合新農村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完全依照農家樂旅游的需要和標準而行,對所有房屋框架結構基礎統一設計,承擔該項建設及外墻涂料的全部費用,并投資建設村內道路、綠化和戶外供電、供水、電視、通訊、排水、排污等公共設施,總投資達8000余萬。白墻、青瓦、杉木門、花格窗、未現一處外露電纜,僅從已建成的210戶民居中,就可窺見興隆山村極蘇州園林特色的別樣風貌,堪稱全縣農家樂發展的摹本。自十一五以來,市縣相應出臺了農家樂星級評定規范標準,加大了對從業者的管理培訓力度,在硬件上統一標識招牌、外觀整體,在軟件上對經營服務、衛生防疫、安全管理、活動項目進行統一培訓指導,進一步提升了農家樂的管理和服務水平,為農家樂產業的縱深發展提供了必備條件。
因地制宜為發展農家樂彰顯了特色
各示范點的成功經驗,在全縣產生了強大的示范效應,城關鎮、和平鎮、青城鎮群眾紛紛摩拳擦掌,掀起了農家樂發展的熱潮。為杜絕產業過度集中而導致的資源浪費,縣上審時度勢,一面繼續鼓勵群眾通過在家門口創辦農家樂實現增收致富,一面積極引導各村群眾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形成農家樂發展鏈條上的一個個閃光點,既有效利用資源,也避免了游客的視覺疲勞。如今,城關鎮興隆山村、南關村已初步創建成為以藝術村和風情小鎮為特色的旅游村;和平鎮菜籽山村初步創建成為以山村農家樂為特色的旅游村;青城鎮青城村,新民村、城河村初步創建成為以歷史文化古鎮為特色的旅游村。
與此同時,為讓更多的群眾享受到旅游帶來的實惠,縣鄉兩級政府主動出擊,積極動員返鄉農民工、待業大學生和本地農民創辦興建農家樂旅游服務項目,充分運用市場手段,解決資金短缺問題。認真落實國家扶持政策,實施“旅游創業援助計劃”和“旅游扶貧行動”,推動了全縣鄉村旅游的健康快速發展。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