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660mo"></ul>
  • <fieldset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fieldset>
    
    
  • <strike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strike>
  • <fieldset id="660mo"></fieldset><ul id="660mo"></ul>
  • 榆中北山博達希望小學:兩個人的升旗儀式(圖)

    時間:2013-09-10 14:39來源:大西北網 作者:張小燕 點擊: 載入中...

     

    師生兩個人一起升國旗

      教師節專題


      大山深處的堅守 榆中北山博達希望小學 兩個人的升旗儀式


      通訊員 郭云蓮 記者 張小燕 文圖


      空山新雨,9月的榆中北山已有了微微的寒意,早晨時分,勤勞的村民們已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無人顧及這個校園里會有怎樣的故事,唯有斑駁的旗桿,已近脫落了的旗臺,還有一老一少兩個人的國歌聲飄落過這大山的每一個角落。


      9月2日,記者來到位于榆中北山中連川鄉中連川村的博達希望小學,參加老杜和劉海龍兩個人的升旗儀式。


      兩個人的升旗儀式


      周一的早晨,太陽還沒出來,朦朦的薄霧籠罩著榆中北山的各個山嶺,也照在了博達希望小學的校門口,老杜和劉海龍一老一少的身影出現在了路上,騎著摩托車,走在逶迤的小道上,老杜載著劉海龍安全到達了位于半山坡的學校。


      開校門、打掃衛生、提水……老杜匆匆忙忙的開始了一天的教學生活,劉海龍則跟著老師,跳上跳下,幫老師干著所有力所能及的活。


      忙完了一切,老杜和劉海龍開始準備著升國旗了,8歲的劉海龍站在旗桿下,早已敬起了少先隊禮等待著,開始了,國旗緩緩上升,老杜用他那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唱著國歌,劉海龍也跟著唱了起來,雖然兩個人的歌聲并不優美,也不知道這新一天的升旗儀式會有什么新的故事,但對于老杜和劉海龍來說,最為莊嚴的時刻,莫過于此時此刻。


      旗臺設在剛進校門口正中央,是用水泥壘成的,旗桿上面的油漆由于日照和風吹剝落得只剩下鐵銹,就算是兩個人,升旗儀式也得堅持到底,用老杜的話說就是:“國旗、國歌在,我們的學校就在”。


      回首,一高一矮的兩個身影并排站在旗臺上,強烈的陽光刺得他們瞇起了眼。盡管如此,劉海龍還是將右手高高舉過頭頂,手掌不合規范地向上翻著,努力抬起頭望著徐徐上升的國旗。


      一張桌子 一塊黑板


      和我們熟悉的那些小學相比,博達希望小學冷清得有點嚇人。行走在校園里,你幾乎聽不到“朗朗”的讀書聲和孩子們嬉戲的歡笑聲,即便在體育課和音樂課的時候也是如此。如果非要找出什么聲響的話,恐怕要等到下課的時候。那時,長達10秒鐘的鐘聲,幾乎會響徹整個村子。


      放眼望去,學校有三排平房,總共10多間教室和一個空蕩蕩的操場,教室的門都被鎖的嚴嚴實實,窗戶上粘貼的舊報紙顯示著其古老的歷史。自從2011年博達希望小學撤為教學點,這里只有兩個人,一名學生,一位老師,這是一所只有二個人的小學。


      早上八點中,上課的鐘聲準時敲響了,和所有城市里的學生一樣,劉海龍起立、“老師好”、“請坐”,然后數學、語文、體育……一切都按部就班,上課正式開始了。


      一張課桌、一個小板凳、一塊黑板,幾只粉筆,這便是這間不足10平米的教室里所有的家當,顯得質樸而又親切。


      在學校里,老杜一切都在圍著劉海龍轉,上了兩節課,陪著劉海龍寫完了作業,兩人又開始踢足球了,當問及對于這樣的生活老杜會不會煩時,他說;“學校就這一個孩子,既然決定來教他,我就要完成好教他的義務”!


      一個都不能耽擱


      2011年,由于村子里生源少,博達希望小學撤為了一個教學點,二年級以上學生全部去了鄉上的中連川寄宿制學校上學,只留下了不滿7歲的劉海龍,“按照政策規定二年級以下學生必須在教學點上學便于家長照顧,可鑒于一個學生的考慮,學區打算讓劉海龍去中心小學寄讀,但他的家庭太特殊了”,中連川學區負責人白興明說。


      跟著杜老師,經過蜿蜒小道,來到了劉海龍的家中,聾啞的母親、年近80行動不便的奶奶,看著眼前的一切,記者懂了,正是因為這個艱難的家庭,老杜放棄了離家更近的中心小學而選擇堅守在這里,“孩子媽媽殘疾、奶奶不能行動,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去了外面上學沒人照顧沒人接送啊”,老杜說。


      “老杜家在中連川鄉中心小學旁邊,學區也曾考慮到他年級大了,想調他到環境更好、離家方便的中心小學,可他就是不去,就是為了這一個孩子”,白興明說。


      中午到了,老杜又騎著他那輛跟了他幾十年的舊摩托將劉海龍送到了家門口,看著兒子回來了,劉海龍聾啞的母親顯得很高興,看著孩子進了家門,老杜才揮了揮手回到學校吃飯。一塊饃饃,一杯白開水,簡單的午餐就這樣過去了,這樣的午餐對于老杜他已堅持了36年。


      簡陋的宿舍、簡單的午餐,瘦弱的背影,這一切讓我們看的幾近落淚,問他為什么堅持時,老杜說:“我們農村孩子上學不容易,走出這大山也不容易,38年的教學生涯我教出了3000多名學生,他們有的當了老師,有的成了公務員,有的在開飛機,都走出了這大山去了大城市,現在雖然只有一個孩子,我也要讓他出人頭地”。


      質樸的話語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老杜,真名杜文孝,為了北山教育,為了祖國的希望,他默默無聞將一生奉獻了在了這小山村里。教師節臨近,謹以此文,歌頌那些最平凡的基層教育工作者!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 榆中縣舉行教育大會慶祝第35個教師節
  • 教師節當天老師們可免費乘船游黃河
  • 甘肅省慶祝第30個教師節暨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大會舉行
  • 中秋節教師節和國慶節:教師接收學生禮金禮品將被公開曝光
  • 東風悅達起亞出資40萬援建 靈臺西屯鄉希望小學落成
  • 教師節家長們送禮嗎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产精品午夜爆乳美女|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伦理久久久久久|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ⅴ|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 国产AV国片精品| 精品国产美女福利到在线不卡 |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精品香蕉久久久午夜福利|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96| 亚洲精品456人成在线| 国产精品色拉拉免费看|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日韩亚洲综合精品国产|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仙草咪 |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国产精品自拍亚洲|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免费|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四虎影视成人精品|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香蕉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日韩GAY小鲜肉啪啪18禁| 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国产免费69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日韩人妻第一页|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日韩免费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图片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户外勾搭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