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聽說在隴西路大眾市場金城古玩城2樓有家民間彩陶藝術博物館。懷著對彩陶文化的喜愛和對歷史的崇敬,記者走進了這間博物館。在那間不足五百平方米的展廳內,三百余件彩陶涵蓋了中國新石器文化綿續演變的完整過程,匯集了彩陶初始期大地灣文化、彩陶繁榮期仰韶文化、彩陶鼎盛期馬家窯文化、彩陶衰落期齊家文化、沙井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的典型器物,上始于距今八千年,下迄于距今2500年左右。置于現代繁華鬧市之中,這些藝術珍藏折射出遠古的光輝, 把觀者帶入那數千年前的往事中…
數百珍藏 折射出遠古光輝
仰韶文化早期的人面魚紋盆,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的旋渦紋高口雙耳瓶,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的圓圈紋雙口鳥型壺以及制造彩陶用的礦物質燃料…… 走進展廳,一個個凝聚著先民智慧、造型精美的彩陶盡收眼底,穿越時光的隧道,記者仿佛看見先人們無憂無慮的生活,和大自然抗爭的樂趣,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前期的生活影子。

這間彩陶藝術博物館的主人是蘭州馬家窯文化研究會會長王海東,記者曾在5年前采訪過他,他對于彩陶的熱愛程度可以用“癡迷”二字來形容。
“這里展出的僅僅是我館藏的一小部分精品。從這些陶器上可以‘挖掘’出五大文化元素:中國最早的文字;最早的中國繪畫;中國最早的酒文化;彩陶上的音樂舞蹈以及宗教崇拜在彩陶上的體現。”王海東說。
“我們先從古人類文明的誕生說起。在我館藏的展品中,有一件彩陶,叫四音陶塤,是史前先民使用的一種樂器。距今約5900年至5500年。 通過塤反映當時民族的音樂已經產生了。這是目前最早的塤。”

在展廳里,記者看到一件馬家窯類型的彩陶盆,滿彩畫法,盆底畫著一只蛙,蛙揮動著四肢,畫的具體而生動,周圍畫著水波紋。“這是先民崇拜水中的蛙并把它圖騰化的結果。”王館長指出, 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產生了馬家窯文化。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彩陶上畫著大量的水波紋,是泛神論時期先民對水的崇拜、歌頌和贊美。由于先民對浩大、洪猛的水無法駕馭,但又離不開它,于是就產生了對水的敬畏、依戀和崇拜,與此同時,先民對能在水中自由出沒的魚、蛙、蜥蜴也進行崇拜,這一時期是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的水崇拜時期。該博物館中看到的馬家窯類型彩陶上畫著的蛙,就是蛙圖騰崇拜的真實記錄。
王館長的解說清晰地呈現了甘肅彩陶文化由初始而繁榮、由繁榮而鼎盛、由鼎盛而衰落的完整過程。
公益辦館 拉近市民和史前文明“距離”
據了解,這家彩陶藝術博物館開館于2011年的5月,是屬市文物局管理的蘭州市首家民辦博物館。作為面對廣大市民開放的公益性民辦博物館,每年,這里都吸引數萬彩陶愛好者來參觀。

而說到與彩陶結緣,蘭州彩陶博物館館長王海東說,他就出生在馬家窯文化的故鄉--臨洮,他從小就受到了這方面的熏陶。另外自己又酷愛美術,對彩陶上簡單神秘的線條充滿敬意,隨著對彩陶研究的深入,他就不能自拔了。慢慢地,他把彩陶各個時期的器型都收集得差多不了,于是就有了開辦私人博物館的想法。
“以彩陶文化譜系之完整、分布之廣泛、內涵之豐富、成就之繁盛、數量之眾多來綜合評定,國內沒有一個地方可堪與甘肅相比;而以蘭州為中心區域的隴中、河湟地區,則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彩陶之都。但一直以來,對于普通蘭州市民而言,彩陶藝術有點冰冷,有點高深莫測,有點遙不可及。我和愛人辦這個館只是為了拉近彩陶與市民的距離,為了給人們在繁華熱鬧的城市中留有一片觸手可及的遠古印記。”
確實如此,市民如果來到這里,可以通過館藏的三百余件陶品解讀到中國文明起源的大量信息,包括,文字、繪畫、音樂、舞蹈、耕作、釀造、生殖、圖騰崇拜等方方面面,感受到中國史前輝煌的文明,慢慢琢磨,玩味。
(更多內容請點擊大西北網西關頻道http://www.xbnews.cn/n/xiguan/)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