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受傷的人,一些婦女和兒童被困在車廂內,我像一個孩子般全身發抖。我聽到有人尖叫,一名男子臉上全是血……”
7月12日,法國發生1988年以來最嚴重火車事故,造成十余人死傷。這是一名目擊者心有余悸的見證。
事故責任方是法國“央企”——法國鐵路公司。央企出事,政府自然也臉上無光。
在此次事故的處理過程中,法國政府不僅反應速度快,而且始終站在機制和法律的紅線之內,不代替法國鐵路公司說話,而是只做自己分內的事,說自己分內的話,將事件的發展維系在了理性的軌道,也避免了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
事發10分鐘,布雷蒂尼火車站所在埃松省宣布啟動“紅色應急計劃”。政府派遣300名救援人員和20支醫療隊展開搜救,并指揮附近所有醫院做好準備,8架直升機飛抵現場待命。事發后5小時,所有被發現的傷者均已送院,大型起重機開始清理現場。
救援快,安撫也迅速。事發后3小時,法國總統奧朗德已經出現在車禍現場,除了慰問傷者,他還向在場媒體承諾,將對事故徹查到底,并明確政府、企業和司法的具體分工和各自職責。總理埃羅則從羅馬尼亞提前回國,召集相關人員討論應對之法。
對于事故原因,上至總統,下至省長,謹言慎行,力求中立,呼吁民眾耐心等待最終的調查結果。
法國交通部是鐵路的主管部門,下屬陸上交通事故調查辦公室肩負著查明真相的重責。該機構將法國鐵路公司提交的材料詳加核實,以確定該公司是否履行安全及維護程序。值得一提的是,調查將在“完全獨立的情況下”完成,任何個人、機構無權干涉。
每次重大事故的發生,都是對政府行動能力全方位的考驗。雖然法國政府此次應對可圈可點,在安撫公眾情緒、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質疑之聲依然在所難免。
比如在調查過程中,一度傳出一伙年輕人趁火打劫,阻攔救援車輛并對死傷者實施盜竊的傳聞,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對于政府和紅十字會的迅速辟謠,有媒體認為,政府的表態過于倉促,要求就此進行徹查。
這個例子也從另一方面說明,在這個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政府的一舉一動都難逃公眾視線,面對突發事件,為官者固然不能心存偏私,更加不可抱有蒙混過關的僥幸心理。因為真相總會浮出水面,與其在水被攪渾的一刻陷入被動,不如以成熟的機制、透明的信息乃至誠摯的態度主動應對,如此才能給民眾一個滿意的答復,才能做到真正的“息事寧人”。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