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長陳建華前日在“規范行政權力公開運行工作動員會”上指出,目前已暴露出來的一些腐敗案件,絕大多數都與權力運行不規范、不透明、監督制約力度不夠等密切相關,必須從源頭上加以治理。
這個觀點看上去有點像“老生常談”,實則蘊涵新意。人們談論腐敗,囿于見聞,往往只能從觀感出發,但陳建華市長說腐敗案件中的絕大多數都與權力運行失范有關,卻給人留下論斷建立于實證之上的深刻印象。如果腐敗案中的多數都有這方面原因,那么,權力運行失范無疑是腐敗的一個源頭,而遏制腐敗的必由之路就是規范權力的運行。
權力運行需要規范的方面很多,又相互關聯,不能指望畢其功于一役。不過,一般認為,衡量權力運行是否規范,首要的標志是看它是否公開透明。如果權力運行不公開,人們連黑箱中有多少權力都不知道,又如何評判權力運行的規范或不規范?因此,只有權力運行先做到公開,在這個基礎上才談得上規范。
當然,宣稱權力運行公開的,未必就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公開,所謂的公開可能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或“欲說還休”,也可能是避重就輕或云遮霧罩,或者干脆就是偽公開。事實上,權力運行公開的質量上存在很大差異。廣州市旨在規范的是權力公開運行,似乎表明當地行政系統已進入權力公開運行階段,所須致力的只是對其加以規范。而在更大范圍內,權力運行公開還有待破題。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省級政府今年全面公開省本級“三公”經費,爭取2015年之前實現全國市縣級政府“三公”經費全面公開。由此可見,權力公開運行任重而道遠,而規范權力公開運行更需假以時日。
陳建華市長認為權力運行失范是腐敗的源頭,當引起人們對人性與制度關系的重新思考;而他“這一年半來,一些同事因違法違紀失去了自由,想起來很痛心”的肺腑之言,亦可謂人情之常。有時候,人們強調制度,說“制度高于一切”;有時候,人們又把制度當做人性的附庸,說“制度也要靠人來執行”。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人性,正如沒有一成不變的制度。人們不應奢望制度的自我實現,但也不應忽略制度之于人性的約束與塑造。假如僅僅因為制度尚未完善或尚未得到普遍遵行就貶低制度的功能,等于承認存在永久不變的人性并向人性中的消極面俯首稱臣。顯而易見的是,如果不致力于規范權力運行的制度構建,權力就仍將在黑暗中大行其道,而權力的握有者在黑暗中沉淪也絕不會是極少數。
行政系統規范自身的權力運行,無論做得怎樣,都只是一種自我約束和自我監督。不少時候,權力部門都表示要自覺接受外部監督,這也無可厚非,但嚴格說來,任何權力接受法定監督都不存在可商量的余地,不能說你覺悟高就接受,你想不通就可以不接受。人們經常指責權力不受監督以致腐敗叢生,這是符合實際的,但與此同時,監督沒有獲得剛性品格卻常常被忽略。必須承認,一些人犯錯誤與一些人沒犯錯誤,并不是因為前者的人性必定墮落而后者的人性必定高尚,而取決于是否擁有權力、權力的大小以及權力是否受到有效的制約監督。既然如此,監督力量對權力施以有力監督,便是對自覺革除權力運行弊端者的有力支持。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