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縣關山鄉紅光村上蒲家社,有一座連接紅光、紅樓、青山三個自然村的水泥橋,被村民命名為“愛心橋”。說起這座橋,不能不提起關山籍民營企業家、永靖古典建筑工程總公司二分公司經理馬璽涵。
關山鄉平均海拔2400米,盡管有國道309線橫穿而過,但許多村社山大溝深,溝壑縱橫,交通極為不便。
在紅光村上蒲家社有一條排洪溝,泉水常流,把該社分成南北兩半,幾十米寬的河床橫臥在兩山之間,但學生上學、村民外出則要橫穿這條排洪溝,而這條排洪過水路也就成了村里的主要出入通道。每到雨雪季節,這條過水路不是被洪水擋住就是被冰雪封住,學生上學、群眾出行極不方便。
今年55歲的馬璽涵是關山鄉紅光村上蒲家社人,常年在外從事建筑業,也是蘭州小有名氣的建筑企業家,2011年榮獲臨夏州“勞動模范”稱號。在今年的雙聯行動中,當他回家探親看到鄉親們還依然在淌過這條小河時,心里不是個滋味,小時候上學途中艱難過河的情景歷歷在目,遂決定出資30萬元為家鄉修建一座橋。
2013年4月初,大橋正式動工興建。在施工的兩個多月里,馬璽涵一有空就來到施工現場督查進度,檢查質量,精打細算。
6月中旬,一座長52.5米、寬4.2米、高3.15米,設計載重量35噸的三孔鋼筋混凝土橋竣工,橋南北兩端設置了2.5米限高護欄,橋面兩側還設置了人行道,安裝有1.1米高扶手護欄,并在兩側引橋配套安全防護墩。
6月16日,細雨蒙蒙。馬璽涵專程從蘭州趕來,全村男女老少在新橋上敲鑼打鼓,慶祝“愛心橋”竣工通車。
馬璽涵說,心系家鄉父老不僅是一份感情,而應該是一份責任。這座橋修通后不僅改變了村上夏秋洪水擋、冬春冰雪阻的狀況,也打通了紅光、紅樓、青山3個村到國道309線的交通瓶頸,徹底解決了沿線3個村350戶、1500多名鄉親們的出行難問題。(更多內容請點擊大西北網http://www.guyuantaihehotel.com/n/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