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家住麥積山路小區的齊女士想買一張小區用來健身跳舞的CD光碟,在附近小區找來找去找不著,最后總算在南關一家臨街的音像店里找到。記者發現,如今街頭的音像店越來越少,甚至有一些店的生意正日漸冷清。
聽完齊女士的講述,于是記者來到位于南關臨街的這家音像店里,整整一上午時間,記者注意到,除了4個來買DVD碟的顧客,再無其他人光顧。擺在店里一角的CD幾乎無人問津。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生意每況愈下,光顧音像店的人越來越少。”
采訪中,不少年輕人表示,他們已經很久沒去過音像店。“現在幾乎每家都有電腦,誰還去音像店買碟啊!”說起音像消費,家住麥積山路的林先生告訴記者,以前大家都喜歡聽MP3或是CD機,小區周邊,大大小小的音像店也有好多家。自幼酷愛聽音樂,自己隔三岔五去買流行音樂光碟。但是,自從自己買了手提電腦,情況就變了,只要到音樂網站搜索、下載,就能聽到最新音樂,這樣又快又方便,自然就再不會去音像店了。如今一家接一家的社區音像店消失了,網絡下載眼下已成為市民獲取音像資料的主要途徑之一,曾經在大街小巷風靡一時的音像店,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CD機或MP3的時代早已過去。
昨日,記者走訪市區幾家音像店發現,經營情況大同小異。天水路上一音像店老板告訴記者:“現在1個月的營業額不及高峰時的十分之一,只夠勉強付房租。”他說,十年前那時候是生意最好的時候,當時請了兩名營業員有時還忙不過來。自從大家都開始流行聽mp3,就開始在網上下載音樂,我們音像店得生意就不行了。”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雖然多數音像店生意冷清只在維持,但也有一些音像店依舊發展得有聲有色。
“盡管音像店的生意總體銷量下滑很大,但高品質的經典CD一直沒有受到多大影響,因為還有一些對音樂癡迷的“發燒友”不僅喜歡聽,還熱衷于收藏,”一家音像店老板告訴記者,為了避開和網絡優勢同一渠道競爭,現主推最新故事大片和電視連續劇以及經典地方戲曲,消費群體鎖定對網絡還比較生疏的老年人和中年外來務工人員。最后,一家音像店老板告訴記者,隨著私家車增多,車載CD也算是音像市場最后的一塊消費陣地,這樣也有著一定的利潤空間。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