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員給我們講授栽培、施肥和除蟲技術,我們的產量上去了,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近日,在甘南州合作市卡加曼鄉拉代村蔬菜種植基地航椒八號蔬菜種植大棚里,承包戶王學軍高興地對記者說。
甘南州今年組織實施的“農牧業科技服務下鄉”活動,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農牧民群眾的稱贊。
創新農牧業科技培訓方式方法
為深入實施“農牧互補一特四化”,切實提高科技對農牧業生產的貢獻率,培養和鍛煉農牧業科技隊伍,實現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甘南州從年初開始,組織抽調了692名科技人員走鄉進村,充分利用文化藝術活動、科普講座、科教影視放映、科普展覽、印發科技資料、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和方法,深入開展科技宣傳和農牧業科技培訓活動。按照分類培訓、服務產業、注重實效的原則,創新農牧業科技培訓方式方法,采用理論講解、現場培訓、骨干培訓、信息培訓的方式,快捷高效地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農牧業科技培訓。圍繞“農牧互補一特四化”,開展疫病防治、畜種改良、飼草料種植、暖棚養畜、畜群畜種結構調整、沼氣建設等方面的技能化培訓。
圍繞高原特色種植業,開展溫室蔬菜、油菜、藏中藥材、青稞、優質牧草等特色種植業高效種植、管理技術及病蟲疫害防治技術培訓。圍繞生態保護與建設,開展圍欄封育、治蟲滅鼠、禁牧休牧、補播施肥、草原防火及林業生態保護方面的科技培訓。臨潭縣累計舉辦培訓班16期,共培訓農牧民技術骨干3000余人次,印發各類技術資料10000多份,免費為全縣16個鄉(鎮)科技示范戶提供了《臨潭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科技培訓教材》500冊、《臨潭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問答》1000冊。
科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服務農牧民
“苗圃里冬季澆水要控制,但出現長期干旱時要注意補水,冬季還是除蟲的好時機,注意觀察落葉植物枝條上的蟲卵,翻土下藥殺死越冬幼蟲。”在甘南州迭部縣臘子口鄉臘子村的苗圃里,甘南州中心實驗苗圃助理林業工程師年科斌細心地給種植戶講解各種苗圃生產管理知識,積極引導群眾依托自然優勢調整種植結構。
農忙季節,在甘南州的田間地頭、牧場棚圈、林果蔬菜基地等生產第一線總有科技人員的身影,他們圍繞一特四化試點村、養殖小區(場)、種畜基地、青稞基地、藥材種植、沼氣建設、日光溫室等重點工作和重大建設項目,采取包村蹲點、進村入戶、駐場包棚、定向服務、掛牌服務等方式開展技術指導、咨詢和服務,切實解決農牧民在生產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大力推廣成熟的農牧業實用技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服務農牧民增收。碌曲縣以科技服務下鄉活動為載體,進一步加強了防疫工作力度,州縣鄉抽調的農牧業科技服務人員,特別是獸醫技術人員堅守工作一線,進棚入圈,廣泛參與疫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培訓、疫苗發放和注射工作。同時對各種牲畜疫病開展了認真的巡查,做到了及時發現,及早治療。瑪曲縣組織科技人員深入牧村開展牧業科技咨詢、牲畜種群調查和驅蟲藥片投服等工作,還邀請專家服務團赴牧村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咨詢服務,解決牧民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推廣成熟的牧業實用技術。
科技示范戶發揮以點帶面作用
“科技人員不僅給我們講授科技知識,還要進行科技示范,讓我們盡快熟悉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能。”提起那些不辭辛勞的科技人員,王學軍的語氣中充滿了感激。
甘南州以優勢農牧產品產區為重點,注重選擇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種養水平較高、群眾公認、樂于助人的農牧戶作為科技示范戶,開展農牧種植養殖及管理、農畜產品加工等技術示范與推廣,努力把農作物和畜禽的優良品種推介到科技示范戶,把先進實用、簡單易學的種養技術傳授到科技示范戶,把節本增效、操作簡便的新型農機具推廣到科技示范戶,把農牧業科技資料發送到科技示范戶,使科技示范戶率先推廣應用先進實用技術,并將掌握的新知識、新技能普及和傳授給周圍農牧戶,以戶帶戶,以戶帶村,以村帶鄉,形成農牧業技術示范新模式。迭部縣堅持把科技示范送到田間地頭,科技人員充分發揮自己專長,以實際行動服務群眾,注重現場示范,面對面、手把手地示范科學種田、暖棚養畜、畜種改良、林果栽培、溫室蔬菜、藥材種植等實用技術,努力讓農牧民群眾掌握一門致富技能。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