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路成了拾荒者“樂園”
記 者 談應霞 實習生 何宜蓉 李斌
對于拾荒者來說,越是偏僻的地方越有他們需要的“寶藏”。因為誰都知道,被人們廢棄的垃圾不會堆放在繁華的都市中心地帶。然而,也有一些善于發現的拾荒者,用他們銳利的眼光在城市中心地帶的繁華區找到“寶藏”。木條、廢紙、飲料瓶、紙板、塑料……豐富的資源讓他們非常高興。
每到夜晚,西站天橋以西百余米遠的地方,總會有一大堆垃圾出現,它們大都來自沿街商鋪和居民樓。一面是林立的高樓和相對高端的餐飲場所,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另一面垃圾成堆,拎著蛇皮袋的拾荒者穿梭期間。近兩年來,隨著西站商圈和小西湖商圈的拓展,西津路不再僅僅是一條交通要道,更成了一條商業帶。尤其是西津路西站段,人們在贊嘆她美麗的同時,也在為夜晚“傾巢”而出的垃圾發愁。
“這里已經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垃圾集中點了,自打我幾年前來這里住,人們就一直在這里倒垃圾。”剛剛倒完垃圾的李師傅拎著一個沾滿污物的大塑料桶說。雖然已經過了晚上9點,不時有居民穿著睡衣、趿著拖鞋,慵慵懶懶地拎著塑料袋或塑料桶來倒垃圾。盡管大堆的垃圾堆放在機動車道和自行車道交接的地方,但一位女性拾荒者依然穿行其間,拎著一個蛇皮袋子尋找著自己需要的東西。在垃圾堆旁邊的自行車道上,一大捆木條被綁得整整齊齊,看到有人拍照,拾荒的女子躲閃在一邊。
“多少年來,這個地方一直是這個樣子,沒有垃圾收集車,人們都往這里倒,快天亮時,環衛工人就來拉。這個季節還好一點,一到天熱,蒼蠅蚊子亂飛不說還臭得受不了,我們住在馬路邊的人家熱死都不敢開窗戶。”李師傅說,“現在都提倡環保,垃圾分類,首先就要從源頭上做,應該考慮給居民集中的區域安上幾個可以開啟的封閉式的分類垃圾箱,人們自己分好扔進去,環衛工人定期定時清理,又省時又省力,還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