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開學時,一些來蘭務工人員的子女學前教育入園問題又成了頭疼事,在七里河的土門墩市場周圍,有省市木材市場,西北物資城等大型專業市場,圍繞著這些市場工作的有近千名勞務人員,其中有許多是流動人口,他們不得不拖家帶口來蘭務工,而子女的入園問題成了他們的頭等大事。昨日,記者走訪發現,土門墩市場周圍只有一家幼兒園,流動兒童的入園需求卻成了困擾蘭州新市民的大問題。
“流動兒童”入園難
對于拖家帶口的農民工而言,大多選擇城鄉接合部、城中村、居民樓地下室、經營場所租房子落腳。而對于在城市里生活多年、并有意愿繼續生活下去的蘭州新市民來說,由于其收入較低、工作流動性較強,要想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入園條件著實有些為難。司機王強是土門墩鋼材市場的拉貨司機,和老婆三年前來蘭州打工,并在土門墩附近租住了房屋,今年剛剛從定西老家把自己5歲的兒子接到身邊,原因是想讓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的兒子到大城市長長見識,慢慢融入城市今后留在蘭州,為了不在上學前仍然說著一口“鄉音”,他幾乎走遍了七里河的全部幼兒園,不是地方太遠就是名額已滿。他說,現在七里河最好的幼兒園基本集中在西站地段,而秀川土門墩一帶的幼兒園非常少。蘭海物流搬運工趙宏也有同感,最近他將5歲的女兒從秦安老家帶回了蘭州,他去了西站某家幼兒園打問了一下,入托費每月要780元,由于離住處太遠,他只好放棄孩子入園的事情,讓孩子留在鄰居家照顧,由于沒有合適的入托機構,他打算最近原把孩子送回老家去,在隨后的走訪中記者了解到,流動人口有意愿在城里入托的孩子有近半數,因為沒有適合的幼兒園而被動地成為留守兒童,處于“飄”的狀態,而長期“情感荒蕪”的問題也使他們在同齡孩子中啟蒙教育遠遠落伍,并間接影響到孩子入學后學習同步調的跟進。
孩子入園難父母心里煩
七里河目前有上百家托幼機構,而大型的幼兒園多數集中在西站附近。七里河最大的民營幼兒園金果幼兒園園長王斌說,由于幼兒園申批比較難,教育局在園址、食宿環境、師資上有嚴格的規范,而這幾年政府部門也加大了對幼兒園小飯桌的監管力度,只要黑幼兒園一開張很快就會被取締,這也是正規幼兒園比較少的原因之一。土門墩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土門墩物流業迅速發展,有省市木材等大型物流園區、華尊立達機電市場、蘭海物流鋼材城、西北物流城等幾大市場,并吸引了眾多外來務工人員。整個土門墩街道共有2700余名流動人口,而土門墩社區的流動人口占到800多人左右,這些外來流動人口以司機、搬運工為主,收入普遍低。流動人口學齡前兒童924名,已入托的390名,目前還有500多孩子無法實現入園。一位流動兒童家長說:“七里河公立幼兒園招生名額有限,外來的小孩很難進入,而土門墩附近又奇缺幼兒園,我們的孩子也需要上幼兒園,接受教育,孩子不能受到應有的教育,父母就無法安心打工。”
面對強烈的入園需求,土門墩附近只有一家“流動兒童”幼兒園,這家金芳幼兒園為困難的流動兒童入托減免30%的學費,園長是1993年下崗的何金芳,2001年用打工的3萬元辛苦錢在小南灣巷創辦了一所規模不大的幼兒園,主要入托群體就是流動人口的子女,以及附近下崗職工及出外打工困難群體,其費用是同等幼兒園里最低的,但安全、飲食、保健、教育等各個方面都非常到位?,F在,金芳幼兒園入托的孩子達到150多名,80%以上的孩子都是流動兒童,而面對許多學齡前兒童入園難問題,僅僅這一家幼兒園便顯得無能為力。
今年新增4所幼兒園
為解決流動兒童入園難問題。記者從七里河區教育局獲悉,今年七里河區要新增銀灘幼兒園、建蘭麗苑幼兒園、晏家坪幼兒園和阿干鎮幼兒園。七里河區政協常委安青認為,幼兒園的發展和壯大不僅需要政府引導,企業也要自律。去年蘭州市政府曾提出,對于社會力量辦學的幼兒園,要通過減免稅費、減免租金、以獎代補等方式,積極予以鼓勵和扶持,對于辦園條件差、辦園不規范的幼兒園必須掛牌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堅決依法取締,規范學前教育機構辦學。七里河金果幼兒園王斌園長說,學前教育市場的規范有序和健康發展,離不開教育立法,僅靠政府主導和紅頭文件顯然是不夠的,從其他省市的經驗看,發展學前教育,必須健全法律法規來規范和完善。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