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白炎林
“中國空軍和印度空軍在阿魯納恰爾邦(即我藏南地區——編者)對峙!”11月29日和30日,類似的標題連續兩天出現在印度的多家報紙上。據印度《今日郵報》等媒體披露,10月底中印戰機曾經在中印邊境地區“對峙”。而在炒作這一事件的同時,印媒也開始承認印中之間存在的差距。
“戲劇化”的50分鐘
據印媒報道,此次事件發生于10月30日。當日15點,印度空軍戰斗機在藏南達旺地區上空飛行時被中國空軍設在拉薩的雷達站偵測到。15點04分,兩架中國空軍蘇-27戰斗機從西藏貢嘎軍用機場起飛,向印軍飛機飛去。而印軍雷達直到15點29分才在錯那上空發現了中方戰機。報道稱,這起被印度官員稱為“戲劇性”的對峙持續了50分鐘,中方戰機始終距離雙方實控線30公里,直到確認印軍沒有更進一步的侵犯意圖后才返航。11月9日,印度空軍將此事匯報給了印度國防部。印度的情報機構“調查分析局”也在一份單獨報告里記錄了此次事件。
讓印度尤為緊張的是,中方戰機在對峙期間曾兩次擺脫印軍雷達追蹤,而印軍戰斗機也從自家的地面雷達上消失一次。“如果是在充滿敵意的情況下,這足以導致意外的發生。”印度媒體的評論可謂心有余悸。
就在多家印度媒體炒作印度空軍與中國空軍的對峙時,印度《先鋒報》則報道說,印度空軍已經向空軍總參謀長庫馬爾·布朗上將提交了一份報告,建議升級北阿肯德邦和東北部地區的軍事基地,加強印度空軍在該地區的武裝直升機、雷達、防空/反導導彈和電子監視設備的部署,并將該地區的空軍部隊與陸軍的“山地打擊軍”相融合。報道稱,最初印度陸軍曾提交了一份旨在對抗中國的建立“山地打擊軍”的建議,但印度政府認為此建議過于突出陸軍,要求重新撰寫一份綜合考慮印度三軍情況的建議,于是新報告中增加了有關“山地打擊軍”與航空兵融合的內容。
開始正視與中國差距
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里,印度空軍都認為己方力量相較于中國空軍有“巨大優勢”。就在今年10月5日,印度空軍總參謀長布朗在紀念中印邊界戰爭50周年的記者會上接受《今日郵報》采訪時還宣稱,當時“如果(印度)空軍參與作戰,結果將不同。”他甚至狂妄預言,如果未來對中國開戰,“將不會再有這種局限(指限制印度空軍參戰)。印度空軍不管在哪里對抗誰,都將占據主導地位”。
但在關于本次對峙事件的報道中,印度媒體卻表現出了一種較為罕見的冷靜態度。這些媒體指出,目前中國空軍已經是亞洲第一大空軍,擁有約1600架飛機;僅在西藏,中國就擁有貢嘎、林芝、阿里昆莎等地的5個機場;中國空軍在西藏地區有42個雷達團為航空兵提供支援;青藏鐵路和新疆喀什至和田鐵路近年來也相繼開通。由于有航空兵支援和在質量上占據巨大優勢,在西藏的中國地面兵力近些年已經不再增加。與之相比,印度在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明顯落后,這為戰時部隊調動和后勤保障造成了很大困難。有些印度媒體還認為,此次中印戰機對峙事件說明雙方亟須建立一套磋商機制,避免任何一方的意外舉動造成災難性后果。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空軍在邊界爭議地區的行動一向較為克制,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空軍放松了在敏感地區內的建設和訓練。實際上,近些年中國空軍在高原地區的訓練和演習當中,均顯示了其擁有的較為可靠先進的戰斗力。與之相比,印度空軍既不重視基礎設施建設,也沒有在航空工業上取得特別大的進展,僅僅靠從國外購買裝備來維持戰斗力。這樣的空軍在未來戰爭中能否有所建樹,可以說并不讓人樂觀。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