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十八大報告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論述中,明確強調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加強高新武器裝備建設,著力提高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能力。十八大代表空軍某試飛團團長張景亭和空軍裝備研究院院長孫傳英在接受中國之聲的專訪時就表示,自主創新推動中國國產戰機研制不斷突破。
在張景亭代表的軍裝右前胸,佩戴著一枚只有空軍飛行員才能擁有的徽章。一對金光閃閃的翅膀飛舞著張開,中間的T字符號,顯示他是空軍特級飛行員。
張景亭:到目前為止,我所飛過的機型有40多種。有國內的,有國外的,有殲擊機,有運輸機,還有咱們用于試驗的試驗飛機。
張景亭飛過這么多的戰機,而讓他感覺最好的是殲-10戰機。和國外空軍強國的飛行員聊到殲-10的時候,張景亭從他們的眼神里讀到了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渴盼的感覺。
張景亭:他們都非常想飛咱們的殲-10,非常想飛。國內的飛行員也想去飛國外的先進戰機,比如F-16,陣風、臺風都想飛一飛。但過去,人家沒有想飛咱們中國的飛機,現在有了,以殲-10為代表,后面還有其他飛機。在殲-10這個型號上,真是讓我們有了民族自豪感。
殲-10戰機作為我國第三代戰機研制的重點型號,凝聚了全國航空科研戰線的心血。
張景亭:國外的包括F-16,俄羅斯的蘇-27,歐洲的鷹獅39,在試飛期間都摔過飛機,而且不止一架。但是我們的殲-10飛機從首飛開始一直到定型,完全保證它安全。這個得益于什么?得益于我們前期的準備工作相當到位。
張景亭說,除了各種技術手段準備充分外,殲-10戰機的研制采取了一種以前沒有過的創新模式。
張景亭:從研制設計到制造的過程中,試飛員都全程參與了。不像過去,飛機出來之后飛行員才參與。這個飛機還在圖紙上的時候,飛行員就參與,對飛機了解得相當清楚,對它可能發生的問題也預先有準備。所以出來之后各方面那么卓越,就是飛行員先期介入的結果。
張景亭說,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對裝備建設的日益重視,中國空軍將會把更多的驚喜帶給全國人民。有西方媒體把網上流傳的中國第四代戰機殲-20和殲-31說成是抄襲美國的戰機。張景亭笑著說,即使是普通網友仔細看一下圖片,都能做出自己的判斷。
張景亭:殲-20和F-22,外形上都是完全兩樣的。兩個不一樣的飛機,至于F-35它是單發,咱們的殲-31它是雙發,所以都不一樣的。抄襲就不可能。
對于這個話題,十八大代表、空軍裝備研究院院長孫傳英表示,不要低估了中國科研人員自主創新能力,也不要低估了別國政府的保密能力。
孫傳英:近期我也關注了網上對我們發展新一代戰斗機的一些報道。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己,世界先進國家對我們的封鎖是非常嚴密的。尤其是新一代戰斗機上,我們沒有可以借鑒的東西。中國在發展航空工業和航空技術領域當中,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相比之下,我們第四代戰斗機與國外同代戰斗機的發展速度相比都是很快的,迎頭趕上了。這里也就包括了我們采取了自主創新,推動新一代戰斗機的發展。
孫傳英說,經過艱苦的創新和攻關,我國在新型戰機的許多關鍵技術方面逐步取得突破。
孫傳英:在氣動布局,在隱身,在航電,在武器上都是一步一步發展過來的。它反映出了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的集中表現。我們在新一代戰斗機的典型先進性和特征上,都應該說是取得了重大突破。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