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殲十戰機加油
人民空軍的編制序列里,有一支空中加油機部隊。這支組建于抗美援朝戰爭烽火中的航空兵部隊,先后涌現出畢武斌、劉紹基等一批戰斗英雄,是人民空軍響當當的英雄部隊。
初夏時節,記者來到廣空航空兵某師,近距離感受了這支特殊部隊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提高實戰條件下空中加油能力的銳氣。
隨著一顆開飛信號彈驟然升空,在該師所屬某團團長范者勝的帶領下,10余架加油機依次拖著紫紅色的尾焰騰空而起。30分鐘后,機群完成空中集結,到達指定空域。
“準備實施空中加油。”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加油迅速展開,加油員熟練細致地打開加油吊艙軟管開關,慢慢放出加油軟管。隨后,打開輸油泵,按照預先設定的加油量和操作程序為戰機加油。2分鐘后加油完成,關閉加油開關,慢慢回收加油軟管……
空中加油,有人形象地比作空中之吻。但這個空中之吻絕不浪漫,在高速飛行中完成對接、加油,要求高,風險大,絕非易事。除需要嫻熟的飛行技能外,還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
走下加油機的范者勝擦著額頭上的汗水告訴記者,執行加受油任務,不僅要適應陌生機場帶來的環境變化,還要根據各種機型的性能和受油特點,及時調整加油機的戰術飛行方法和空中協同方式,主動配合殲擊機完成加受油任務。因此,對加油機機組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來,他們先后轉場大江南北的數十個機場,為所有開展空中加受油的空、海軍航空兵部隊進行加受油訓練,不僅提高了部隊的機動加油能力,也培養了官兵吃苦耐勞、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通過與兄弟部隊的聯合訓練,部隊戰術配合、空中協同、集合編隊、準確到達、空中搜索等能力都有了較大提高。
參與各類實兵演習演練,是他們提高實戰條件下空中加油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演習演練,他們形成了伴隨加油、空中會合加油、空中等待加油、接送式加油等新模式新戰法;通過與殲擊機部隊、地面指揮所、地面防空部隊的不斷磨合,積累了豐富的聯合作戰經驗。
在2009年的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首都國慶閱兵中,該師加油機與殲擊機密切配合,實現了準時到達、準確航行,以零米零秒誤差的優異成績接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全國人民的檢閱。同年在軍區空軍組織的演習中,他們遠程奔襲,成功為執行遠海戰巡任務的殲擊機部隊實施空中加油,實現了深海遠距離加油、高溫大重量起飛等多項突破。
在提升空中加油能力的同時,他們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下查找隱患、暴露問題,探尋改進辦法,練就過硬心理素質,成功化解一系列空中特情。
改裝以來,該師先后參加數十次重大演習演練任務,親歷見證了中國航空兵部隊加受油能力建設的全過程。這當中,官兵們付出了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戰勝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困難、挫折。但這些付出換來了豐厚的回報:人民空軍已具備了全時段能起飛、全空域能加油,實現了同時為兩架飛機加油,軟式加油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趙凌宇 王財山 特約記者 沈玲 記者 李靖)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