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互通搭平臺 服務居民“零距離”
——訪長城區永樂社區黨委書記張萬松
本報記者 趙明霞
如何做好社區黨建工作,長城區永樂社區黨委書記張萬松介紹,永樂社區黨建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互聯互通搭平臺,服務居民“零距離”,通過搭建黨建五個平臺,全方位、多角度與轄區居民、各種社會資源互聯互通,讓大家話有地方說、事有地方辦、困難有人幫,實現服務居民零距離的目標,讓廣大居民家在社區、和在社區、樂在社區。
一是激發活力,搭建社區服務活動平臺。社區探索建立了“大黨支部、小黨小組”的運行模式,現已形成以社區黨委為核心,黨支部為基礎,黨小組為延伸,全體黨員為主體的黨建工作新格局。各支部成立5類15支特色活動隊,并將家政維修志愿服務隊、關愛孤寡老人暖心隊申報為黨建項目。
二是全民動員,搭建社區社會治理平臺。成立了133人的信息員隊伍,負責向社區收集房屋出租、流動人員、困難家庭、各種安全隱患和群體性事件的苗頭等問題,激發居民群眾參與社區自我治理的積極性。在同樂小區先行試點,由支部牽頭,推選身體好、積極性高的黨員、群眾擔任樓棟長,形成退休黨員帶頭、居民群眾參與的共治局面。
三是優化服務,搭建社區民生保障平臺。完善和落實首問責任制、AB崗工作制等18項工作制度,通過開展“走千家、訪萬戶、交朋友”活動,推行“日訪一戶”工作方法,由黨員干部帶頭,走下去聽取居民的意見建議。探索建立“小區管家”網絡平臺,在“鄰里圈子”設置互動環節,實現了與居民在網絡上的互動。
四是開門納諫,搭建社區協商民主平臺。將居民議事會、業主委員會、社區監委會、民情連心會和政風行風評議、服務反向評議這“四會兩議”拓展為支部委員會牽頭的“五會兩議”工作模式,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更加突顯。
五是盤活資源,搭建社區資源整合平臺。社區以各支部為依托組建了各類文體活動隊8支,以文化活動為紐帶,增強社區居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征集評選“社區好人”,設置了“道德點評臺”,對負面的不文明行為進行曝光,減少不文明行為的發生,努力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質。聯合勞務公司和用工單位,實現了用工信息網絡化共享。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