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凌晨1點,重癥監護室收了一名18歲的大一學生,入院時小伙子因為發燒精神不佳,面部頸部通紅,乍眼看上去像喝醉了一樣,仔細詢問了后才知道,小伙子根本沒喝酒,只是前幾天和同學一起在路邊吃了燒烤后,回去開始發燒全身酸痛,一直以為天冷凍感冒了,直到晚上發現一天都沒有小便,病情也越來越重,才給家里打電話,急診入院,經過急診科醫生診斷后,才知道原來小伙子是感染了——出血熱。
一、什么是出血熱?
出血熱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發熱、充血出血傾向及腎臟損害為主要臨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出血熱不僅會造成肝腎等多臟器的功能損害,嚴重者還可危及生命。我國以黑線姬鼠、褐家鼠為主要宿主動物和傳染源,家鼠亦可傳染,罕見人傳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我國是該疾病的高發區,疫情最重。發病呈周期性波動,每數年會有一次較大的流行,人群普遍易感。
二、主要臨床表現有哪些?
出血熱潛伏期4~45天,一般為1~2周。典型臨床經過分為五期,包括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復期,輕型可有越期的情況,重型可有重疊的情況。
(1)發熱期:起病急,典型病例有高熱、畏寒,體溫在39~40℃之間,全身酸痛,多伴頭痛、腰痛、眼眶痛(三痛)及面、頸、上胸部充血潮紅(三紅),呈酒醉貌。皮膚出血好發于雙側腋下及胸背部,多為出血點或搔抓樣、條索樣出血斑點。
(2)低血壓休克期:發熱4~6病日后體溫下降,部分患者出現低血壓或休克。此期患者出血傾向十分明顯,持續時間長短不一,短者數小時,長者可達6天之久。
(3)少尿期:少尿期是本病的極期,與低血壓休克期常無明顯界限,兩期也可重疊發生或完全缺如。本期一般出現于第5~8病日,持續約3~5天,長者可達2周以上。臨床表現有頭昏、頭痛、嗜睡、煩躁、譫妄,以至抽搐、昏迷,但皮膚、黏膜出血往往加重,伴嘔血、咯血、便血和血尿。
(4)多尿期:尿量逐步由每日400ml增加至3000ml以上,有些患者24小時尿量可達5000~10000ml。大量排尿而不及時補充水和電解質極易發生脫水、低血鉀和低血鈉,甚至發生二次休克而導致繼發性腎衰竭,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仍需加強監護和治療。
(5)恢復期:多數患者病后3~4周開始恢復。尿量逐漸減至每日2000ml左右,精神、食欲和體力亦漸恢復。
三、主要傳染源是什么呢?
本病是由漢坦病毒屬的各型病毒引起,主要傳染源是野鼠及家鼠。少有人傳染人,所以患者不是主要傳染源。
四、傳播途徑有哪些呢?
(1)接觸感染:被帶毒的老鼠咬傷或感染性的鼠排泄物,直接接觸皮膚傷口使病毒感染人。
(2)呼吸道傳播:鼠排泄物進入空氣中與塵埃形成氣溶膠,人因吸入而感染。
(3)消化道感染:人因為吃到了受感染鼠排泄物直接污染的食物而受到感染。
(4)蟲媒傳播:老鼠體表寄生的螨類叮咬人亦可引起傳播。
(5)垂直傳播:垂直傳播即母嬰傳播,出血熱可經宮內或分娩時傳播。
五、預防措施都有哪些?
(1)防鼠滅鼠:應用藥物、機械等方法滅鼠,一般認為滅鼠后發病率可以下降。
(2)做好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防止鼠類排泄物污染食品,不用手接觸鼠類及其排泄物。
(3)滅螨:對床鋪、草墊、地面、室外草叢、柴草堆等處采用藥物滅螨。
(4)做好疫苗注射:預防流行性出血熱的最有效措施。高發地區16~60歲的適齡人群,尤其是接近60歲的農民和剛滿16歲的學生,應盡早接種疫苗。
本文由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裴紅紅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