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職能整合筑牢公共安全屏障
大西北網訊 2019年以來,新疆安全生產形勢保持了持續穩定向好態勢,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狀況持續穩定向好,自然災害損失降到近年來的最低程度,應急管理工作保持了良好運行態勢。
8月28日,在自治區應急救援安全生產防災減災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去年11月30日掛牌成立的自治區應急管理廳首次與媒體面對面,介紹了職能整合后新疆應急管理工作的有關情況。
打造應急管理“新高地”
新疆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災害防御難度大,防災救災減災和安全生產基礎薄弱,應急救援能力不足,任務十分艱巨。
面對這些難題,應急管理能做什么?新疆應急救援、安全生產、減災防災工作短板該如何補足?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堅持邊組建、邊磨合、邊應急,科學高效地履行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處置安全生產事故和自然災害的重要職責。”自治區應急管理廳副廳長邊德運說。
今年以來,自治區應急管理廳與各地州市和自治區氣象、地震、自然資源等部門建立健全相關工作聯系聯絡機制,實現各類事故災害風險隱患、預警災情以及救災工作動態等信息共享,努力形成上下聯通、左右互動、信息暢通、反應靈敏、指揮有力、責任明確的應急救援工作體系,增強各類應急救援隊伍參與應急救援工作合力。
為切實提高事故易發多發領域的安全水平,新疆加強了監測預警工作,遇有情況及時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始終與各類救援隊伍通信通聯暢通,督促指導做好應急救援準備工作,積極應對防范自然災害引發安全生產事故。
同時,新疆還制定了應對處置安全生產事故和地震地質災害、水旱災害、森林草原火災、氣象災害等自然災害處置工作流程和分級響應規范,推進各類應急救援隊伍開展救援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提升救援能力水平。
守牢安全生產“基本盤”
安全生產永遠在路上。今年以來,新疆個別行業領域事故多發頻發等問題,為安全生產敲響了警鐘。
有關部門對發生的事故進行剖析后認為,這些都反映出一些地區、部門和企業安全發展理念不牢、抓安全生產不嚴不實、防范措施不到位、監管執法能力不足等問題。
面對影響和制約安全生產的突出問題,今年,自治區應急管理廳提請自治區人民政府與14個地州市、21個部門、17家重點企業簽訂年度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重點強化危險化學品、公交車行駛安全和橋梁防護、建設工程等10個領域的綜合治理,全面推進各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工作,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工作非常重要,守牢安全生產‘基本盤’更重要,需要我們全力打造責任體系、采取有力措施,才能把1242天無重特大事故的態勢延續下去。”邊德運說。
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新疆將全面壓緊壓實各層各級安全生產責任,狠抓各項安全防范措施落實,真正消除監管盲區、堵塞管理漏洞,并組織開展危險化學品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檢查,著力查大風險、除大隱患、防大事故。
撐起防災減災“保護傘”
邊德運表示,防災減災救災是公共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減輕各類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應急管理部門職責所在、履職所需。
“有效防控自然災害,高效應對防災工作,已經由以往的減輕災害損失向防控災害風險轉變。”邊德運說。
今年5月,自治區應急管理廳報請自治區黨委印發《關于進一步提高全疆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切實加強自然災害防治工作的意見》及其任務分工方案,從源頭上奠定防災減災工作基礎。并制定出臺基礎信息共享、監測統計報送、會商研判等制度,防災減災工作邁上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軌道。
防汛抗旱方面,新疆立足于防御重特大洪水災害,修訂各級防汛應急預案,開展主要河流險工險段、病險水庫水電站、山洪泥石流易發區等危險區域避險演練。
在預防和應對森林草原火災上,根據《森林防火條例》,新疆嚴格落實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實行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的規定。層層落實森林草原防火的主體責任,把責任落實到林區經營單位,落實到山頭地塊,落實到戶、落實到每個人。(王玉召)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