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2018年的夏天和秋天,我參加了‘非遺進景區’活動,在博斯騰湖景區掙了六七千元。”4月1日,71歲的米代對記者說。米代是博湖縣烏蘭再格森鄉烏圖阿勒熱村的村民,也是國家級非遺項目蒙古族刺繡的傳承人。博湖縣依托國家5A級旅游景區博斯騰湖景區,通過“非遺+旅游”,不僅豐富了景區的文化內涵,也為景區周邊的村民開辟了一條增收新路。
烏圖阿勒熱村是離博斯騰湖景區最近的村子。全村540多人,各類非遺傳承人40多人。其中自治州級傳承人37人,自治區級傳承人5人,國家級傳承人1人。
近幾年來,隨著博斯騰湖景區不斷提質升級,疆內外游客紛至沓來,烏圖阿勒熱村也搭上了旅游發展的快車。“我們村主動和景區對接,在2018年夏秋兩季旅游高峰,村里組織了‘非遺進景區’活動,組織20多位非遺傳承人進入博斯騰湖景區,展示蒙古族的服飾、長調、民俗等特色文化。除了景區給每位傳承人支付報酬外,傳承人還可以在景區內出售自己的作品。”烏圖阿勒熱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王永善告訴記者。
米代說:“我在景區主要展示出售蒙古族傳統服飾,一件男裝至少賣800元。我做的一些手工刺繡錢包、針線包,一個五六十元,游客都很喜歡。”由于繡品銷路不錯,米代在縣城里開了家店。夏秋季她在景區,冬春季在店里。“現在冬天的游客也多了。我手工刺繡的一條裙子賣3000多元,常有慕名而來的人定做。”米代開心地告訴記者。
48歲的西克熱是村里的貧困戶,也是一名非遺傳承人。2018年參與“非遺進景區”活動,掙了三四千元。意外收獲讓他信心倍增,又找到王永善,表示今年還想參加這項活動。
在烏圖阿勒熱村有一個上百平方米的民族民間文化展廳,記者看到,這里既有精美的蒙古族手工刺繡作品、托布秀爾、蒙古族服飾,還有獨具特色的手工藝品。“這都是村里非遺傳承人的作品,許多游客看上就會買。”王永善介紹,“現在游客人數一年比一年多,今年我們將對非遺傳承人進行培訓,吸引更多村民參與,通過旅游受益。”
“看完了美景,再感受一下博湖的民俗文化,‘非遺進景區’活動在滿足游客深層次文化需求的同時,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今年我們將進一步擴大規模,讓非遺和旅游結合得更緊密。”博湖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茍秀君說。
(責任編輯:張二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