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2017年,我掙了近8萬元,以前想都不敢想。”“今年游客比往年多,收入也會比去年高。”7月10日,《新疆日報》刊發了名為《工作隊助村民靠旅游致富》的報道,在“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支持下,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沖乎爾鎮合孜勒哈英村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和民族特色文化發展旅游業,許多村民依靠旅游業走上了致富路。
在脫貧攻堅戰中,鄉村旅游必將成為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當前,新疆大力發展旅游業,除規劃統一線路觀光游外,還推動旅游差異化發展,觀光與休閑并重,豐富旅游產品。比如,哈巴河縣依托豐富的白樺林資源,重點打造“樺林綠城”;喀什老城借百年民居里的制陶、烤馕、品茶等打造體驗旅游;新源縣圍繞那拉提草原及哈薩克族民俗,主推草原游牧文化。可以看出,在全疆旅游業體系中,“鄉村”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由此也可以預見,鄉村旅游在脫貧攻堅中將大有可為。
發展鄉村旅游,新疆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用好優勢,就能創造更大優勢。就拿合孜勒哈英村來說,這里傳統民俗文化優勢突出。2016年底,村里成立了“紅葉林”民俗家訪旅游協會,采取政府主導、黨員帶動、統一規劃、統一管理、按股分紅的模式發展民宿旅游。當地牧民葉爾波拉提勤學善思,如今他的“10號民俗家訪”已經小有名氣,成為疆內外游客青睞的“網紅”民宿。
從全國看,鄉村旅游已經成為一些省區脫貧攻堅的一大法寶。像廣西,旅游既是創建廣西特色旅游名縣的重要內容,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廣西玉林市容縣除全力以赴抓好16個重點旅游發展攻堅項目外,各鎮、各村根據實際,規劃建設鄉村旅游區、農家樂、特色種養等項目共12個。通過旅游項目建設,擴大旅游產業規模,輻射帶動經濟發展,增加當地群眾收入。
所謂“一業興、百業旺”。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充分帶動農村多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增加農民收入。與此同時,旅游業的興起,也會帶動交通、鄉村環境等的發展,從而推動村莊的整體建設。實踐證明,旅游脫貧具有強大的市場優勢、強勁的造血功能和帶動作用,脫貧效果明顯,脫貧持續性強、返貧率低。而且,發展旅游還能在保護青山綠水的同時,為貧困群眾贏得“金山銀山”。
將旅游與扶貧深入對接,鄉村旅游正逐漸成為脫貧攻堅的新引擎,同時也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我們應當在政策支持、實施辦法、利益分配等方面不斷探索創新,以旅游推進精準脫貧,讓更多村民成為農家樂和民宿的主人、景區的工作人員,享受到旅游業發展的紅利。(樊虹壹)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