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區下好耕地保護“一盤棋”
大西北網訊 村民在額敏縣喀拉也木勒鎮克什克尼托別村一處種植食葵的農田中除草(攝于6月20日)。近年來,當地大力推行土地流轉,村民按自愿原則將土地承包給種植大戶,收取承包費用;同時,不斷引導村民轉變思想觀念,轉移勞動力,拓寬致富路徑。胡虎虎攝
盛夏的新疆伊犁河谷,紫色的薰衣草、綠色的草場、金色的麥浪,壯美如畫,南北延伸的巨大灌溉管網,就像一個個“豐”字,滋養著這片富饒的土地。經過9年努力,如今,伊犁河谷地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收官,并通過了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的整體驗收。
“灌溉系統完善后,伊犁河谷地豐富的水資源和耕地后備資源將得以充分利用,既能改善項目區生產條件,又能增加農民收入。”自治區土地開發整理建設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經過整治后的土地,小塊并為大塊,農業基礎設施配套,不僅利于生產管理,也便于機械化耕作和田間灌溉。大量土地在政府引導下有序流轉,給農戶帶來了穩定的收益預期,同時拓寬了農民就業渠道,催生了豐厚的經濟社會效益。
近年來,自治區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和管控,確保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到實處。2018年,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著力夯實耕地保護工作基礎,特殊保護永久基本農田,推進在建土地整治工程收尾,助推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今年,國土資源廳將組織開展‘十三五’耕地保護責任目標期中檢查,積極申請承擔跨省域補充耕地,指導各地認真核定各類項目新增耕地,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保障措施,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統一上圖入庫,安排‘訪惠聚’村級惠民生土地整治項目等工作。”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耕地保護處副處長劉新衛說。
劉新衛介紹,“十三五”前兩年,自治區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區域協調發展、產業合理集聚的土地利用格局加快形成,節約集約用地水平及單位面積土地產出效益顯著提升;土地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土地資源管理依法行政水平明顯提高。(馬伊寧)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