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依努爾·尼亞孜代表:十五年,責任與壓力同在
我區全國人大代表、自治區人民醫院婦科研究所所長瑪依努爾·尼亞孜從在北京駐地安頓下來的第一天起,手機上微信好友的信息就滾滾而來。
她在朋友圈發了張照片,說來北京參加全國兩會。于是,在這條信息下,一條條留言瞬間刷滿了屏幕。全疆各地的很多醫生都囑托她,要在兩會上多表達基層醫務工作者的訴求。
“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肩上的擔子很重。我必須全面真實地反映基層的情況、傳遞基層的聲音。”瑪依努爾·尼亞孜是一名連任3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的這些年里,她每年都會帶著七八份議案建議來參會,已累計向大會提交議案建議100多份,這其中,一半以上的內容涉及醫療、醫保等民生方面。
讓瑪依努爾·尼亞孜深受鼓舞的是,自己在兩會上提出的很多議案建議,都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反饋和落實。
“新疆是宮頸癌高發地區,每當我看到一個個晚期宮頸癌患者,受貧困和疾病的折磨時,就感到很心痛。”瑪依努爾·尼亞孜說,剛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時,她就給當時的國家衛生部部長寫信,申請在疆開展宮頸癌篩查的資金,接著又聯系爭取國內外項目,連續5年在我區開展宮頸癌篩查。
2013年全國兩會上,瑪依努爾·尼亞孜帶著宮頸癌篩查的最新數據,建議國家盡快引進宮頸癌預防疫苗,首先在新疆等宮頸癌高發地區接種,以改善當地婦女的衛生健康狀況。去年7月,宮頸癌疫苗在國內順利上市。
這些議案建議的落實,讓瑪依努爾·尼亞孜更加堅信,基層群眾和政府之間最需要溝通,而人大代表就是溝通的紐帶,要促進人民和政府間信息的雙向流動。
瑪依努爾·尼亞孜從醫40多年,始終工作在臨床一線,每每遇到患者無錢就醫時,瑪依努爾·尼亞孜總會慷慨解囊。但是,她覺得個人力量是微弱的,要解決無錢治病、因病致貧的問題,必須要有政策上的支持。
于是,她在全國兩會上提出關于完善流動人口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議、關于提高重大疾病醫保支付比例的建議等。她說,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最突出的現象之一,國家在政策制定和資金安排上需要重視流動人口的權益保障,完善醫療保障體系,提高重大疾病醫保支付比例。此外,她還提出了關于將兒童納入醫保范疇、關于加大中醫民族醫投入力度、關于加大醫務人員隊伍建設等議案建議。現在,很多問題都得以解決。
瑪依努爾·尼亞孜說,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以來,她深感責任和壓力同在,人大代表要真正對人民負責,就要敢于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