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干精神助農發展促農增收
——我區各族干部群眾熱議全國兩會
正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兩會吸引著我區各族干部群眾的目光,人們為自己的關切之事在兩會上得到回應感到踏實和欣喜。尤其是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新疆團看望代表、參加審議時的重要講話更讓人振奮。我區農業領域的各族干部群眾表示,將圍繞學習貫徹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實際出實招,以實干精神推動全區農業繼續發展,促進農牧民進一步增收。
習近平總書記說,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互促共進,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作為農業大區的新疆,如今正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大做文章。自治區農業廳副廳長熱比婭·玉山說,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以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為主線,突出綠色發展和市場需求導向,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最終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具體到我區來說,一方面要以提質節本增效為重點,深入推進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另一方面要以穩定產能優化結構為重點,深入推進小麥、玉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熱比婭·玉山說:“今年自治區農業廳的總體工作必須自覺服從于全區大局,緊緊圍繞總目標,從農產品有效供給、農業改革、農業產業化經營、南疆農業等六個方面著手開展工作,推動我區‘一產上水平’。”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發展生產,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這意味著農業發展正在從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我們將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利來推進公司經營改革,通過市場需求引導農民種好糧、賣好糧。企業要重點在加工轉化上做文章,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產品。”新疆倉麥園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翟偉山說。
自治區土壤肥料工作站總農藝師丁英說:“當前新疆農業存在‘三多三少’現象,即農業初級產品多,加工產品少;‘大路貨’多,名優精品少;傳統農業區多,現代農業區少。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實現由單一環節向全產業鏈開發,特別是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必須加大標準化現代生產和質量安全監管。”她說,自治區土壤肥料工作站今年將加快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從源頭上提升農作物種植的質量和效益,更好地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我們通過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在擴大養殖規模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農戶致富,2016年,我們合作社出欄獺兔達8萬余只,帶動了30多家養殖戶增收。”吉木薩爾縣美斯兔業養殖合作社負責人羅飛介紹。
2014年,羅飛在吉木薩爾縣慶陽湖鄉雙河村發起成立了合作社,當年就吸引了不少村民加入。他說:“合作社創辦以來得到了特別多的支持,看到政府越來越重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我對未來更加充滿了信心。今年我多次參加了政府舉辦的電子商務培訓,希望今后借助電子商務平臺,把我們合作社的產品和村里的特色產品銷售到更大的市場去。”
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業發展的主要目標。阿克陶縣阿克塔拉牧場黨委書記趙建軍說,勞務輸出和產業發展是阿克塔拉牧場今年促進農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徑,“去年,我們依托江西省援建的優勢,輸送400多名農牧民到內地務工,增加了他們的收入。我們今年要繼續實施‘十戶連牧’模式,鼓勵牧民集中飼養牲畜,組織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阿克塔拉牧場還通過發展柯爾克孜族刺繡產業帶動當地婦女就業。同時,依托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旅游業,讓當地牧民通過開辦“牧家樂”實現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