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0月10日從自治區財政廳獲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就業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就業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于9月6日印發施行。
其中規定,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人員,可向當地人社部門申請職業培訓補貼,申請材料經人社部門審核后,財政部門按規定將補貼資金直接撥付給申請者本人在銀行開立的個人賬戶,補貼資金最高每人1800元。同時,各類企業招用新疆籍勞動者就業的,可享受社會保險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實行“先繳后補”的辦法。
就業資金管理重點支持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貧困家庭勞動力、城鎮“零就業家庭”及女性勞動力等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創業,適度向貧困地區、就業工作任務重的地區傾斜,促進不同群體間、地區間公平就業。
繼續閱讀:
就業資金包括啥?怎么領?
就業資金分為“對個人和單位的補貼”和“能力建設補助”兩類支出。
職業技能培訓原則每人每年一次
享受職業培訓補貼的人員范圍包括:參加新型學徒制培訓的企業在職職工、城鄉登記失業人員。原則上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職業培訓補貼、一次創業培訓補貼及一次國家通用語言培訓補貼,享受職業培訓補貼的培訓期限最長不超過12個月。
參加新型學徒制培訓的企業在職職工,培訓合格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參加新型學徒制培訓的企業在職職工,享受職業培訓補貼的期限可延長到24個月。
登記失業人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后,培訓合格并通過職業技能鑒定取得初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未開展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核的職業取得培訓合格證書),6個月內實現就業創業的,按職業培訓補貼標準的100%給予補貼。6個月內沒有實現就業創業的,取得初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按職業培訓補貼標準的50%給予補貼。
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最高不超過1800元/人
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根據培訓類型、培訓層次、培訓課時和培訓成本據實核算,最高不超過1800元/人。專項職業能力培訓補貼標準最高不超過400元/人次。創業培訓補貼不超過1250元/人,當地培訓成本核定在1250元以下的,按實際核定的補貼標準執行;高校在校學生創業培訓補貼標準為600元/人。國家通用語言培訓補貼標準不超過每人1000元。
高技能人才培訓中,高級技師職業資格(國家一級)培訓補貼不超過1500元/人;技師職業資格(國家二級)培訓補貼不超過1200元/人;高級職業資格(國家三級)培訓補貼不超過1000元/人。
職業技能鑒定補貼不超過160元/職業(工種)
享受職業培訓補貼人員通過初次職業技能鑒定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可申請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高技能人才初次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可再申請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職業技能鑒定補貼不超過160元/職業(工種),專項能力考核鑒定補貼不超過40元/職業(工種)。
企業新招用新疆籍勞動者就業,可享受社會保險補貼。
社會保險補貼最長不超過3年,在社會保險繳費地享受社會保險補貼。紡織服裝企業社會保險補貼按照自治區紡織服裝社保補貼管理辦法執行。各地根據實際,可按季或按年審核撥付社會保險補貼。
具體補貼標準如下:
(1)各類企業新招用新疆籍勞動者的社會保險補貼,按企業實際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50%給予補貼。
(2)各類企業招用高校畢業生和就業困難人員的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企業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費之和給予補貼。
(3)中小微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困難企業招用新疆籍勞動者的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企業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給予全額補貼;
(4)南疆四地州(包括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蘇地區,下同)中小微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困難企業新招用新疆籍勞動者的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照企業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費之和給予補貼。
(5)高校畢業生到各類企業就業,按照企業為其繳納的社會保險基數,其個人應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費部分,給予全額補貼。
公益性崗位補貼最長不超過3年
享受公益性崗位補貼的人員范圍為城鎮零就業家庭、夫妻雙方失業家庭、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中的失業人員,女滿45周歲、男滿55周歲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連續失業一年以上的就業困難大中專畢業生和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且連續失業一年以上的病殘失業人員。公益性崗位補貼標準參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執行。公益性崗位勞動合同實行一年一簽制,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就業困難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外,其余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
就業見習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給予生活費補助
享受就業見習補貼的人員范圍為在校應屆畢業生和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含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見習期限最長不超過1年,見習期間從就業資金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給予生活費補助,見習單位按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50%發放崗位補助,并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對見習期未滿即與見習畢業生簽訂2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可將剩余期限見習補貼補發給見習單位。
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 可申請每人800元求職創業補貼
享受求職創業補貼的人員范圍為父母或本人正在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殘疾或已獲得國家或生源地助學貸款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含同等條件的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符合以上條件之一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可在就學地申請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800元,由畢業生所在高校組織符合條件的畢業生在離校前集中申請求職創業補貼。
這些人開小餐廳、小商店可領就業援助金或自主創業補貼
就業援助金。自治區財政通過專項資金安排的社區就業援助金用于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城鎮“零就業家庭”和貧困家庭人員開辦的小商店、小餐廳、小超市、小作坊、小飯店等微創業項目的創業補貼,補貼標準不超過5000元。各地根據當地就業創業工作實際和創業實體規模,制定公布分檔補貼辦法,就業援助金發放后不得要求歸還。
各地籌集的就業援助金,經縣級以上統籌城鄉就業和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同意,也可集中使用到當地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就業崗位開發,如便民服務、就業創業為一體的小市場、小巴扎等,以便集中安置當地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城鎮“零就業家庭”和貧困家庭人員就業。
自主創業補貼。在校及未就業普通高等學校、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學生,在自治區范圍內領取工商營業執照(或其他法定注冊登記手續),正常經營3個月以上的,一次性給予2000元的創業資助,符合條件人員每人只能享受一次,不得與就業援助金重復申領。
南疆四地州高校畢業生可申請崗位補貼和基層就業補貼
崗位補貼支出。南疆四地州各類企業新招用當地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并簽訂2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每年按照當地每月最低工資標準的三倍,按季將崗位補貼直接撥付畢業生在銀行開立的個人賬戶,最長不超過2年,鼓勵畢業生到企業就業。
促進到基層就業補貼。對返鄉從事農牧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的高校畢業生,按其實際參加社會保險種類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并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給予最長3年的生活補貼。
就業資金這樣申領
職業培訓補貼向當地人社部門申請
職業培訓補貼。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人員,可向當地人社部門申請職業培訓補貼,申請材料經人社部門審核后,財政部門按規定將補貼資金直接撥付給申請者本人在銀行開立的個人賬戶。職業培訓補貼申請材料應附:培訓人員《身份證》復印件、《就業失業登記證》或《就業創業證》復印件、職業資格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復印件、個人賬戶、就業或創業證明材料、職業培訓機構開具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或稅務發票)等憑證材料。
對參加新型學徒制職業培訓的企業在職職工的培訓補貼,實行“先支后補”、按年度事后結算的辦法由企業申領。企業在開展學徒培訓前,將有關材料報當地人社部門備案,年度培訓任務完成后由企業向當地人社部門申請職業培訓補貼,經人社部門審核后,財政部門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支付到企業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
企業新型學徒制職業培訓補貼的備案材料包括:學徒培養計劃、企業與學徒簽訂的培養協議、企業與培訓機構簽訂的合作協議、學徒花名冊及身份證復印件、勞動合同復印件等材料。企業申請學徒制職業培訓補貼的材料包括:前述備案材料以及職業資格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培訓機構出具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或稅務發票)、企業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等憑證材料。
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補貼,可由職業培訓機構代為申請職業培訓補貼。各代為申請培訓補貼的職業培訓機構,均需將培訓信息錄入至自治區職業培訓信息管理系統。
各地人社部門對培訓補助申請要嚴格把關審核,確保申請材料完整,對承擔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設定量化考核指標,要制定明確的監督與懲罰措施。
職業技能鑒定補貼。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申請材料包括:申請人《身份證》復印件、《就業失業登記證》或《就業創業證》復印件、職業資格證書復印件、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開具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或稅務發票)等憑證材料,經人社部門審核后,財政部門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支付給申請者本人在銀行開立的個人賬戶或代為申請機構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
社會保險補貼“先繳后補”
社會保險補貼實行“先繳后補”的辦法。
(1)企業吸納登記失業人員的社會保險補貼。企業按季將符合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條件人員的繳費情況單獨列出,向當地人社部門申請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申請材料包括:符合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條件的人員名單及《身份證》復印件、《就業失業登記證》或《就業創業證》復印件、勞動合同等就業證明材料復印件、社會保險征繳機構出具的社會保險費明細賬(單)、單位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等憑證材料,經人社部門審核后,財政部門將補貼資金支付到單位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
(2)對到各類企業就業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的登記失業人員的社會保險補貼。自謀職業、靈活就業的登記失業人員應向當地人社部門申請社會保險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申請材料包括:由靈活就業人員簽字、人社部門蓋章確認的、注明具體從事靈活就業的崗位、地址等內容的相關證明材料,靈活就業人員《身份證》復印件、《就業失業登記證》或《就業創業證》復印件、社會保險費征繳機構出具的社會保險費明細賬(單)等憑證材料,經人社部門審核后,財政部門將補貼資金支付給申請者本人在銀行開立的個人賬戶。
其余就業補貼這么申請
公益性崗位補貼。在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單位,可按季向當地人社部門申請公益性崗位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申請材料包括:符合享受公益性崗位補貼條件的人員名單及《身份證》復印件、《就業失業登記證》或《就業創業證》復印件、發放工資明細賬(單)、單位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等憑證材料,經人社部門審核后,財政部門將補貼資金支付到單位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
就業見習補貼。就業見習補貼申請材料包括:參加就業見習的人員名單、就業見習協議書、見習人員《身份證》、《就業失業登記證》或《就業創業證》復印件和大學畢業證書復印件、單位發放基本生活補助明細賬(單)、單位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等憑證材料,經人社部門審核后,財政部門將資金支付到單位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
求職創業補貼。求職創業補貼申請材料包括: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含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證明材料、本人身份證件復印件、殘疾畢業生和低保家庭畢業生的證明材料、大學畢業證書、個人銀行賬戶等。各高校要對申請材料進行初審,并將初審通過的申請補貼人員名單在所在高校內公示。各高校將公示無異議的申請補貼人員名單及申請材料匯總報送高校所在地人社部門。人社部門應及時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將補貼發放人員名單報送高校所在地同級財政部門。財政部門將補貼資金支付到高校畢業生在銀行開立的個人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