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文臺南山觀測站收到“量子衛星信號”
8月26日凌晨,距離地面500公里的一束微光,在經過南山時被準確捕捉。這是量子通信科學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20余天后,首次與新疆天文臺南山觀測站建立聯系。
衛星與地面站建立了穩定的近十分鐘的量子星地通信鏈路,標志著南山觀測站已經具備進行量子通信后續試驗的條件。
記者昨日從新疆天文臺官網獲悉,8月26日凌晨,“墨子號”衛星出現在南山觀測基地的視場中,科研人員第一時間在監測屏幕上判斷出衛星所處的位置,中國科技大學和中科院光電所的科研人員迅速對衛星進行跟蹤和瞄準,使衛星穩穩地處在望遠鏡的視場內。南山站1.2米量子通信望遠鏡對其進行了快速、精準的捕獲與跟瞄,穩定的建立了近十分鐘的量子星地通信鏈路,并進行了初步的科學實驗。
據了解,量子衛星通信實驗首先需要建立星地通信鏈路,由于過境時衛星處在地影當中,星地鏈路建立的關鍵技術是信標光的捕獲、跟蹤、對準(ATP)。這意味著地面站要牢牢“抓住”500公里以外發出的激光,而且發光點還是快速運動的。
星地量子通信科學試驗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牽頭,新疆天文臺南山觀測站作為重要的試驗站,將發揮出極為關鍵的作用。本次星地鏈路的建立,標志著南山觀測站已經具備進行量子通信后續試驗的條件。
“墨子號”于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衛星和地面站將共同實施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空間尺度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