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學生過暑假:社交媒體“說新疆”
“上學要騎駱駝嗎?”“家家都住帳篷里?”“一眼望去都是沙漠吧!”每當面對諸如此類的家鄉話題,在北京上大學的新疆姑娘瑪依熱總有種百口難辯的“無力感”。
“顯然,大家印象中的新疆與現實存在很大差異。”在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學本科三年級學生瑪依熱看來,問題源于信息不對稱。
“社交媒體既開放,又能互動,為啥不用它來和內地朋友說說我們的家鄉呢!”與瑪依熱一拍即合的,還有她在內地上學的3位老鄉:努爾米拉、米拉迪力和帕哈爾丁。
就讀于江西科技學院的米拉迪力說:“新疆距離內地路途遙遠,讓每個人都來親自看看成本太高,目前還不現實,但我們可以做大家的‘眼睛’。”
“小伙伴們沒見過的、不常見的新疆,由我們通過社交媒體原汁原味地呈現在每個人眼前。”在復旦大學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努爾米拉說。
4個人的家都在和田地區。除了盛產玉石,這個地處新疆最南端的地區對不少人來說既神秘,又陌生。
7月初,從千里之外的校園回到和田過暑假的4位小伙伴,開始了用相機和筆為家鄉“解密”的旅程。他們以#和田不神秘#為話題,將旅途所見所聞以圖文形式實時發布到微博上。
神奇的桑皮紙、滄桑的小佛寺、熱鬧非凡的巴扎、美食云集的夜市、琳瑯滿目的民間收藏、幸福滿溢的現代婚禮……他們的文字與圖片中,既有昆侖山下的自然之美,也有絲路南道的歷史之悠,記錄著社會發展的滄桑巨變,也記錄著普通民眾的生活點滴。
短短幾天時間,微博話題#和田不神秘#創下超過20萬人次的點擊量。
此后,越來越多的疆內外大學生加入到用社交媒體說新疆的行列,他們以#中國好網民·百名大學生說新疆#為主話題,開通了一系列類似#和田不神秘#的子話題。
家住烏魯木齊的新疆農業大學學生阿爾曼告訴記者:“新疆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向遠方的朋友講述自己的家鄉。”
印象昌吉、亞歐中心的花園烏魯木齊、醉美喀什噶爾、魅力阿克蘇、美麗塔城……500多名“90后”“95后”,用社交媒體說遍新疆9個地州50多個縣市,吸引了1000萬人次網絡“圍觀”。
帕哈爾丁遠在上海的大學同學肖海琳說:“看了小帕發的美圖,我立即給打算出游的家人推薦了新疆。”
20多天的旅行結束,給肖海琳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有新疆的絕美風光,更有新疆的快速發展,“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在這里實現了完美融合。”
暑假就要結束,瑪依熱和小伙伴們將陸續返校,家鄉又將漸行漸遠,但在許多人眼中,他們的家鄉卻在變得愈發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