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各地洪災頻發 公路遭遇5年來最嚴重損毀
受連續強降雨天氣,新疆多地山洪暴發,自7月下旬以來,受水毀、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侵蝕、損壞的國省干線達15條,損毀路段達260余公里,成為近5年道路受損情況最嚴重的一年。
昨日,記者從自治區公路管理局了解到,遭受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破壞,新疆多地多次發生水毀和塌方,其中G30線、G314線、G217線、G219線、S307線、S318、S211線多條國省干線公路路基路面毀壞嚴重。據統計,7月份以來全疆損毀的路段損失近8000萬元,直接投入搶通的費用已經超過500萬元。
原因
短時強降雨集中,河道改變流向直擊道路
新疆地形主要由“三山夾兩盆”形成,北部阿爾泰山,中部天山,南部昆侖山,中間夾了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公路和綠洲相連,大部分的干線公路都沿著山下布設,容易造成季節性的水毀、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災害。
“天氣變化是主因。”自治區公路管理局副局長徐玉春介紹,所有道路在設計時已經考慮到防洪因素,并在易發生水毀的路段進行加固、設置排洪渠及排水涵洞等,但由于今年降雨天較多,短時強降雨也較為集中,不少道路路面、路基被洪水掏空,造成公路塌方;有些路段周邊草地、土壤、樹木、能夠存水和蓄水的地方均達到飽和,多余的水直接上路,不斷沖刷道路造成路基損壞;還有些道路橋梁基礎部分坍塌、導流壩被沖毀等,這些原因導致道路受損嚴重。
8月2日,G30線高速公路K3500+800處受山洪侵襲,路基嚴重受損。這條路通車近20年,原來路邊的主河道方向在對面的G314老國道邊上,歷年來經過洪水沖刷,將G314路基邊軟土沖沒了,洪水沖到巖石上面,導致河道改變流向,直接沖到G30路基塌陷的位置,最終導致險情發生。
舉措
儲備大量搶險物資,加大巡查力度
“我們的原則是先保通后保暢。”徐玉春說,目前各地區道路出現險情后,公路需要在第一時間調集人力、物力、機械趕赴一線救援搶險,搶險保通人員要用最快的速度,利用清理、修便道等方法,先把道路搶通,不能讓車輛出現大量滯留,再逐步拓寬道路,讓車輛順暢行駛。
據了解,由于近期新疆各地水毀頻發,目前公路局重點工作是確保幾條重要的烏魯木齊進出口道路及重要旅游區的道路能夠隨時暢通。
目前,各地公路局已儲備了大量搶險物資,所有機械設備全部到位,由公路養護人員對容易發生險情的道路進行排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理。同時,加大了道路巡查的頻率和力度,一旦發現道路出現水毀或其他災害情況,將及時安排人員、車輛快速處理。
自治區公路管理局提醒廣大司乘人員,在出行時一定要關注當地天氣及道路通行狀況,對道路受損路段盡量選擇繞行。如果行駛在路上突然遭遇水毀等災害,盡量先到高處安全的地方,再撥打報警電話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