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務服務中心預計年底運行 市民不必到處跑
7月4日,高新區(新市區)行政服務中心正式對外開放,工作人員為辦事群眾介紹辦事流程電子觸摸屏使用方法。(高新區(新市區)黨政辦供圖)
市政務服務中心預計年底完工運行,屆時烏市本級38個部門及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實施的154項行政審批事項、32項行政收費、184項其他行政權力,原則上將全部進駐該中心。
申請人辦理相關業務時,首先接待的部門應當負責為申請人提供指引、介紹或者答疑服務;工作人員也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所申辦事項的依據、時限、程序、要件等基本信息;對于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一次性告知所需補正的全部材料。否則將被問責。
昨日,《烏魯木齊市政務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施行,這意味著我市各政務服務中心有了統一規范,其進駐方式、服務水平、事項辦理程序等也將更加完善。
該《辦法》明確了政務服務的管理職責、操作程序,加強了對政務服務工作的監督,規范政務服務中心服務窗口,為實現烏魯木齊市跨越式發展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政務環境。
各區縣政務服務中心年底全部建成
市民將不必到處跑趟
當日,記者從市政府法制辦了解到,目前我市各區縣已經全面啟動政務服務中心建設,預計年底全部建成。在建設實體政務服務中心的同時,各區縣還要同時建設政務服務信息化系統,全面推行網上辦事。
位于會展大道與龍盛街路口東南120米處的市政務服務中心正在建設中,預計年底完工運行。
屆時,烏市本級38個部門及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實施的154項行政審批事項、32項行政收費、184項其他行政權力,原則上將全部進駐該中心,有效整合部門職能,簡化審批程序,實現行政效率提速,實施項目審批服務聯審和聯辦。
高新區(新市區)糾風辦公室主任王緒國介紹,今年3月,高新區(新市區)正式開工建設行政服務中心,經過4個月的時間,7月4日,位于四平路2288號科研總部經濟基地1、2號樓一樓大廳的高新區(新市區)行政服務中心正式對外開放,面積達1376平方米。
之前,高新區(新市區)涉及項目投資、市政、工商注冊登記、國地稅務辦理、質監、消防安監、民政、衛生、司法、農林牧等25個部門的182項為民服務和行政審批事項分布在轄區多個辦公地點,給百姓和企業辦事帶來不便。
該行政服務中心建成后,高新區(新市區)市民不必到處輾轉跑趟,在同一個辦事大廳中,即可辦理重點項目建設管理服務、企業服務、公眾服務三大類的業務,比如公司設立、餐飲服務許可、稅務登記、再生育審批、法律援助等,最大限度地方便企業和百姓辦事。
政務服務事項實行首問負責制和一次性告知制材料不齊須一次性告知
目前,每天前往高新區(新市區)行政服務中心辦事的市民多達200人,那么如何保障市民辦事效率不降反增?
《辦法》第十九條規定:政務服務事項實行首問負責制和一次性告知制。
也就是說,申請人辦理相關業務時,首先接待的部門應當負責為申請人提供指引、介紹或者答疑服務;工作人員也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所申辦事項的依據、時限、程序、要件等基本信息;對于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一次性告知所需補正的全部材料。否則將被問責。
王緒國說,這對于行政服務中心的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辦法》發布后,他們專門組織所有窗口服務人員進行了為期一天半的培訓學習,將辦事環節逐一進行梳理,確保每個前來辦事的市民都不需多跑趟。
7月21日,市民王曉芳前來辦理餐飲服務許可證,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她在電子觸摸查詢屏幕前動動手指,辦理程序和所需材料便全顯示在屏幕上了。
“以前親戚辦這個證得跑好幾個地方,一天下來還不一定能辦完,現在太方便了,在這一個地方就能全辦好。”王曉芳說。
記者從市政府法制辦了解到,為了保障政務服務工作做到便民、高效、廉潔,政務服務管理機構應當會同監察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政務服務事項、部門授權、現場辦理等情況進行監督,建立政務服務質量和效率考評制度,并將考核情況向同級人民政府報告并通報進駐部門。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可以聘請政務服務監督員,對政務服務工作進行監督。進駐部門及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工作人員有違法違紀情況,將由監察機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法律法規依法予以處理。
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辦理相關業務
社區代辦業務進一步規范
政務服務涉及面廣、事項繁多,《辦法》把適用范圍界定為群眾普遍關心、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辦理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和其他公共服務事項。
《辦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可以組織開展代辦、預約辦理服務,方便申請人辦理政務服務事項。
而社區代辦業務作為居民辦事最便捷的渠道,其辦事效率也成了市民最為關心的問題。
一走進解放北路片區管委會廣場社區,便能看到一排規范化的辦事服務窗口,其中包括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站、民政服務站、社區工會服務站、醫療衛生服務站等。
廣場社區主任陳偉鵬說,目前,他們社區按照“六站一室”的要求,建立了黨建服務站、文化體育服務站、民政服務站、環境衛生服務站、計劃生育服務站、社會化保障服務站和司法警務室,可以代辦老年證、低保申請、門牌變更證明、社保查詢、準生證、殘疾證、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申請等業務,這些都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目前居民前來辦理最多的業務就是打印社保保費單、變更醫療機構、辦理老年證等。我們在一進門的位置放置了一個資料架,上面有各項業務的辦理流程單,一目了然,如果有居民仍存在疑惑,我們的窗口服務人員也會耐心講解、指導。”陳偉鵬說,他們盡力做到一次性告知居民辦事流程,讓居民少跑冤枉路。
轄區居民張永芳已經82歲了,她常常在家里向社區打一通電話,就能得到辦理各項業務的相應信息。
陳偉鵬認為,該《辦法》的施行,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種無形的約束和警醒,提醒他們多為民服務,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舒舒服服地辦理相關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