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讓人看不夠的城--感受喀什老城愜意生活
“喀什老城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也是我國目前唯一保存下來的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的傳統歷史街區。”7月18日,在喀什老城區,導游阿孜古麗·吾不力自豪地向游客介紹。
這座浸透著歲月滄桑和獨特文化印記的城市,以濃郁的民族特色、淳樸的風土人情、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自然景觀深深吸引著海內外游客。
喀什老城區里,手工作坊依然叮叮當當,土織布機依舊嗡嗡轉動,民間藝人依然在街頭彈唱。街道文化、景觀,居民從事的產業、作坊,多種多樣,可謂一街一產業、一街一景觀、一街一特色,街隨景移,引人入勝。
喀什之旅比想象中還要好
經過大規模“修舊如舊”改造,老城不僅換了副“健康筋骨”,更留下了自己的“靈魂”。
“喀什老城是一座讓人看不夠的城。喜歡一個城,就像喜歡一個人一樣,永遠看不夠。”來自廣東的游客王晨說。
“環境好了、游客多了、生意火了、日子美了……”在66歲的市民買買提祖農·吾布力喀斯木看來,老城變了,變得干凈、漂亮,生活便捷了;老城又沒變,還是土黃色的墻,還是高低起伏的天際線,還是熟悉的鄰居。
來自美國的游客安吉拉正在“喀什老城青年旅舍”院子里喝著咖啡吃著馕餅。她告訴記者,已經在這里住了十多天了,“喀什之旅比我想象中還要好,當地人很友善,食物太美味了,我都不想離開了!”
湯姆·錢伯斯來自英國,在克拉瑪依一所初中學校當英文外教志愿者一年多。趁著暑期回國前的空閑,他和另幾名志愿者結伴來到喀什。“中國新疆比許多英國人想象的安全得多。我在這里過得很舒服,新疆人很友善,新疆菜也很好吃,它是中國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
喀什市旅游局剛剛公布了一組數據,上半年喀什市接待游客113.8萬人次,旅游收入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38%和23%。
借銷售之機宣傳大美新疆
行走在吾斯塘博依路琳瑯滿目的商鋪中,少不了各種民族樂器。循著動聽的熱瓦甫、都它爾聲音,老遠就看到在吐爾洪江維吾爾樂器制造銷售部門口,3名戴著花帽的店員在忘情地彈奏。
“銷售部加上我一共4個人。”老板艾尼·買買提說,“樂器店生意不錯,每天都有游客來,這是穩定帶來的紅利!”
位于喀什老城手工藝品街上的吐爾洪江維吾爾樂器制造銷售部是兩層結構,樓下展示各種民族傳統樂器,樓上是倉庫。
熱情的艾尼帶著記者把樓上樓下轉個遍:“黨和政府很重視樂器加工等‘短平快’項目,不僅給我們支援了20萬元,還劃撥了3畝地擴大規模。”
下午6時過后,天氣不再那么悶熱,街上的游人多了起來,銷售部的店員彈奏樂器更加賣力了。
“給我挑選一個”“我要帶一個給孫子玩”……來自臺灣地區旅游團的游客看完店員的手鼓表演后,紛紛挑選手鼓購買。
“歡迎你們來喀什旅游!”不一會兒,艾尼就賣出6個手鼓。
“游客多了,我們的生意也就好了。”艾尼說,經常有海內外的游客購買樂器,他和店員就會通過銷售樂器的機會,向游客宣傳真實多彩的新疆。
愜意氛圍讓人流連忘返
走出樂器店,手工藝一條街上一人高的銅壺吸引了我們的目光。
“老城改造一新,但祖輩傳下來的營生并沒有丟。”37歲的銅匠傳承人木合塔爾·馬木提說,政府專門為鐵匠、銅匠等匠人規劃了鐵匠“巴扎”(集市),讓一些古老的手工藝形成規模展示,吸引更多游客。
巴扎,是喀什老城的靈魂所在。一條貫通東西的絲綢之路,賦予了這座城市太多“混搭”色彩。
在庫木代爾瓦扎路手工藝品一條街上,隨處都可聽到打磨工藝品的聲音,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這條不到400米的街道上,云集了上百家手工藝品店。街上的百年老茶館也擴大經營,重新開張,吸引了更多居民和來自世界各地游客的駐足品茗。
據喀什市提供的資料介紹,僅老城區核心區,就由改造前的892戶商鋪增至今天的1991戶,實現直接就業4588人,間接就業28440人。
當最后一抹夕陽掠過靜靜艾提尕爾廣場,炎夏的暑氣開始漸漸消退,附近的歐爾達阿勒迪夜市人流多了起來,熱鬧非凡。
這個夜市是當地群眾入夜后最喜歡去的地方,更是游客們品味特色小吃的首選地之一。這里每晚燈火通明,各類特色小吃、水果一應俱全,一片熱鬧景象。燒烤的青煙隨著烤肉串的小伙子扇動扇子裊裊升起,叫賣招攬客人的聲音此起彼伏,市民和游客在這里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