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里有一個“和田”
“情系和田 直達心田”活動中,該院“一對一”對口幫扶醫療隊來到新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開展醫護人員培訓等工作。
該院麻醉科醫生陳冀衡正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麻醉科進行援疆工作,到新疆已有4個月,7月4日,她見到季加孚院長和隨行人員后備感溫暖。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是北大腫瘤醫院對口幫扶醫院,北大腫瘤醫院已先后派出7位援疆干部來到該院,他們分別是陸愛萍、朱步東、陸明、安同彤、高順禹、岳海振、陳冀衡。
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醫療隊兵分幾路,來到對口科室開展工作。季加孚、蘇向前、楊躍、龔繼芳等專家來到消化科病房,為一位術后維吾爾族患者進行了會診。范志毅、張忠秋、孔國華3人來到麻醉科,探望了正在工作的陳冀衡,同科室里的醫護人員進行交流;鄭虹來到婦瘤科進行交流;林冬梅來到病理科,在顯微鏡下看了100多張病理切片,為十幾位疑難病例患者進行了診斷與鑒別診斷,她建議科室形成學科發展的長效機制,為科室長遠發展注入活力。
“在有需要的地方奉獻才有價值”
3月4日,陳冀衡作為第八批援疆干部來到新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從小在湖南衡陽長大的陳冀衡不適應當地的干燥氣候,飲食也不習慣,瘦了很多。更讓她揪心的是,不久前,81歲的老父親突發腦梗,昏迷不醒,被送到湖南當地醫院的ICU病房搶救,目前還在醫院重癥監護室。“幸好家里有哥哥照應,老人應該暫時沒事,指揮處管理很嚴格,回去路途遙遠,容易超假,因此決定堅守。”陳冀衡說。
除了老父親,正在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也讓她牽掛。幾天前,一個同事打電話告訴她,看見她兒子一個人回家,正趕上下雨,又沒有帶雨傘,同事就撐傘送孩子回了家。陳冀衡的愛人也在醫院工作,同樣忙碌,家里沒有老人,孩子常常是一個人回家,一個人吃飯。
提到自己援疆的決定,陳冀衡說:“家庭的困難自己都能克服,在有需要的地方奉獻才有價值,在邊疆工作意義重大,希望能夠通過我的工作提高當地醫療水平,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同時也促進民族團結。”
來到和田地區人民醫院,陳冀衡很快就投入到麻醉科的工作中。她了解到,醫院麻醉科有20位麻醉醫生,兩位麻醉護士,其中大部分是維吾爾族同志。麻醉科醫護人員大中專學歷居多,本科生少,沒有研究生學歷者。
“這些醫生很辛苦,他們平均每天30臺手術,以普外科、婦產科、骨科、泌尿科、顱腦外科、眼科、頜面外科、小兒外科手術為主。麻醉科是面向全院急救、手術的平臺科室,非常重要,但目前力量不足,一些操作還無法完成。”在了解具體情況后,陳冀衡根據當地患者幾乎都是維吾爾族同胞的現狀,通過查閱資料,提出4個臨床科研項目,得到了麻醉科主任及全科醫護人員的支持。在教學方面,除了教學講座,更新臨床和科研方面的知識,她還積極開展新技術方面的培訓。
陳冀衡告訴記者,視可尼硬質喉鏡醫院已經配備好4年了,但由于沒有醫生會操作,一直閑置,經過她手把手教授,包括視可尼硬質喉鏡在內的儀器終于發揮了作用。他說:“在援疆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是硬件非常到位,但是人才急缺。”
“我們的工作就是急群眾所急”
除了陳冀衡,還有不少北大腫瘤醫院醫生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工作過。2013年1月18日,作為北大腫瘤醫院第三名援疆干部,副主任醫師陸明結束援疆任務,回到北京。陸明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工作的一年里,擔任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還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成立了和田地區首個腫瘤內科腫瘤專業學組,先后開展了新技術、新項目的應用,包括中心靜脈營養液配置和應用、靜脈化療泵的使用等。
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是當地最大的公立醫院,但醫院里面有醫師證的醫生比較少,獲得主治醫師資格的大夫更少。在陸明援疆之前,院里可以說沒有治療腫瘤的條件:雖然醫院里有CT、B超機,但沒有治療腫瘤的相關藥品;雖然醫院里有放療化療的機器,但沒有人會用。病理科的主任以前是該科護士,沒有接受過相關業務培訓,缺技術、缺人才的嚴峻現實擺在陸明面前。陸明說,當地食管癌、胃癌、直腸癌高發,但老百姓比較窮,當地處理不了要去烏魯木齊,但確診之后幾乎就沒有錢治療了。“我們的工作就是急群眾所急”。
經院長同意,陸明從呼吸科調來主治醫師張志榮進行培養,同時籌備相關的醫療用品并列出清單,包括藥品和器械等。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醫院的醫療水平逐步得到提升。后來,醫院從消化科拿出14個病床收治腫瘤病人,腫瘤科的工作慢慢開展起來。在陸明的引薦下,張志榮到北大腫瘤醫院參加了兩個月的培訓,目前他已成為和田地區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
工作期間,為了給當地醫院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陸明還通過多種途徑對腫瘤內科專業進行宣傳介紹,協助、促進腫瘤相關科室B超、影像、內鏡技術的改善和提高。同時,積極組織科室業務學習及專題講座,將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最新的學科進展介紹給大家,規范腫瘤疾病的診治方法。一年中,醫院共收治腫瘤病人400余例,完成化療200余例,完成了“新疆和田地區腫瘤專業扶持發展計劃項目”立項。由于工作出色,陸明先后獲得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先進工作者、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稱號,和田地委、地區行署授予的優秀援疆干部稱號。
“把最好的理念和醫療技術留在和田”
記者了解到,此次“情系和田 直達心田” ——北大腫瘤醫院“一對一”對口幫扶醫療隊一行,還為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帶來了學術春風。7月4日下午,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門診樓的多功能廳,北大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和黨委副書記楊躍為醫院的200余名醫護人員分別進行了題為《構建患者安全文化,落實患者安全目標》和《“吸”出來的癌》的專題講座。
季院長首先分享了醫院患者安全文化的宣傳片,他結合和田地區的醫療實際,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國內外關于患者文化的相關理念、做法以及患者十大安全目標等內容,受到醫護人員的歡迎。
楊躍的講座從生活實際出發,圖文并茂地講解了日常生活里容易接觸的致癌危險因素,以及吸煙的危害,語言幽默風趣,臺下不時響起笑聲和掌聲。
2015年8月,在和田地區衛計委的主持下,北大腫瘤醫院與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簽署了對口幫扶合作協議,以期更好地發揮和利用國內知名三甲腫瘤專科醫院的專業優勢,在新疆普及先進的腫瘤診治技術和規范化治療理念。
季加孚說:“希望援疆干部發揮文化使者的作用,在為少數民族群眾做好服務的同時,也把最好的理念和醫療技術留在和田,在新疆和田醫院建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使當地百姓能夠少花錢,看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