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大多管齊下 構建中醫民族醫藥人才培養模式
新疆醫科大學立足區情,遵循中醫民族醫藥人才培養的規律,從文化、理論、實踐、傳承、創新等方面積極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中醫民族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培養出的畢業生遍布全疆各地,成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中醫民族醫藥人才,很多優秀畢業生成為國內外一些知名院校及醫療機構的學科骨干。
新醫大開設中醫學(中醫學、維吾爾醫學、哈薩克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中藥學等中醫民族醫專業;有中醫學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和中醫學全部一級碩士點;有中醫學(中醫學、維吾爾醫學、哈薩克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中藥學本科生1664名,研究生、博士生在校人數458人。2015年10月,中醫學專業通過國家專業認證,新醫大成為全國十余所通過國家專業認證的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
在教學中,學校實施“師帶徒+院校”相結合的培養模式,積極開辦師承班,修訂師承班教學大綱,優化課程設置,鼓勵學生利用周末及節假日跟師坐診抄方,每周開展專題病案討論;積極探索醫、教、承協同背景下“5+3”的人才培養模式(即5年本科+3年研究生)。此外,學校還積極推進中醫民族醫實驗班建設,選拔一批成績優異、對中醫民族醫熱愛的中學生,初中畢業后經遴選直接進入新醫大接受高中階段和大學階段的學習;通過師承教育與臨床教學結合,鼓勵師帶徒開展教學查房比賽、臨床技能大賽,積極鼓勵學生利用周末和節假日跟師臨證,積累臨床案例,學習總結導師的臨床經驗。
學校還積極開展對外協作共建。充分利用北京中醫藥大學對口支援平臺,并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在人才培養、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簽署了12項合作協議。開展中醫藥專業本科生交換(游學)項目,啟動中醫學院各專業本科生赴上海中醫藥大學交換工作等。同時,學校還建立雙導師制,聯合培養中醫藥高層次人才;選派教師赴對口中醫藥大學進修學習,合作院校選派教師及博導團來校講學。
新疆醫科大學副校長、中醫學院院長安冬青表示,該校充分依托中西醫合校優勢,堅持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的辦學特色,共同營造具有濃郁中華文化的校園文化氛圍。把《大醫精誠》作為學生的座右銘,積極開展晨讀經典活動,詠讀中醫四大經典,維吾爾醫、哈薩克醫核心經典等。還依托每年一度的中醫藥文化節開展中醫藥經典沙龍等活動,讓專業教師帶領學生一同挖掘整理新疆中醫民族醫藥古籍文獻,引導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學校通過微信公眾號、QQ群等網絡平臺加強對中醫藥經典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