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研究生村支書的選擇
前不久,記者到疏勒縣采訪,聽說該縣庫木西力克鄉亞克什拉克村有一位研究生村支書,深受村民歡迎,記者便去一探究竟。
4月25日下午,記者在亞克什拉克村見到了31歲的村黨支部書記牛鑫。此時,他正和村民、住村的新疆農科院專家一起在瓜地里忙活著。
這段時間,地里種的“雙膜瓜”出了點狀況,有些瓜的根部出現腐爛,有的葉子上長了黃斑。這可急壞了村民們。這種比普通大田瓜提前一個月上市的甜瓜,是亞克什拉克村的特色經濟作物,價格最高時一畝地可以收入上萬元;少的時候也能掙3000多元。
牛鑫和住村工作組的專家仔細查看了瓜秧后,發現了問題癥結,并給村民詳細介紹買什么藥,怎么用。他們還手把手地教村民怎樣擺放瓜秧、怎樣用小土塊壓住瓜秧加以保護。
村民們緊緊圍著專家,生怕漏聽了什么。牛鑫用流利的維吾爾語給大家當翻譯,生動的語言讓瓜地里不時爆發出一陣陣笑聲。此時牛鑫的衣服、頭發甚至眼睫毛上都沾滿泥土。他認真地對記者說:“‘雙膜瓜’是村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一點馬虎不得。”
牛鑫2012年畢業于喀什師范學院(2015年4月更名為喀什大學),是維吾爾語專業的研究生,考上選調生后分配至疏勒縣庫木西力克鄉工作。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能力,牛鑫主動向鄉黨委提出申請到村里任職鍛煉。經過考察后,鄉黨委任命他為亞克什拉克村黨支部書記。
牛鑫是亞克什拉克村唯一的漢族同志。到村里后,牛鑫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到工作中,一個月只回一天家。談了5年的女朋友為此和他分了手。牛鑫告訴記者,畢業的時候,因為成績優秀,學校決定讓他留校,他謝絕了。后來海南、廣西、山東等省區的有關部門也向他發來了邀請函,希望他能到那邊工作,并給予較高的待遇。面對這些令人心動的誘惑,牛鑫依然選擇留在村里。
“我喜歡淳樸善良的鄉親”
許多同學和朋友非常不理解,一個研究生天天待在村里,天天和黃土地打交道,圖個啥?“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受了父親的影響。”牛鑫坦誠地說。父親牛進明曾在疏勒縣巴仁鄉政府工作,現在是巴仁鄉納丘克村的黨支部書記,深受鄉親們愛戴,曾先后獲得縣級、地區級及自治區級民族團結先進個人。
“父親平時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工作踏實勤懇,和村民相處得非常融洽。逢年過節,村民們都會來我家做客,歡歌笑語,那歡樂的場面我一直記在腦海里。”憶起這些美好的場景,牛鑫清澈的眼睛顯得特別明亮。
牛鑫動情地給我們講述了一件他在工作中遇到的事。在鄉里工作時,有一個同事叫烏布力·塔力甫,是位殘疾人。因為兩家離得比較近,所以經常一起騎電動車上下班。路上車多時,烏布力總是讓牛鑫靠里道騎。牛鑫問烏布力:“怎么每次都把我擠在里面?”烏布力笑瞇瞇地回答:“路上的車太多了,你在里面會安全些。”這讓牛鑫非常感動。在以后的日子里,兩人就像親兄弟一樣。
讓牛鑫感動的還有一件事。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強烈地震。單位號召大家獻愛心,10元,20元,50元……到烏布力時,他上前掏出早已準備好的500元放進了捐款箱,大家都很吃驚。單位領導對他說:“你也有困難,這些錢就留著吧。”烏布力說:“從小到大,有無數的好心人幫了我。現在內地的同胞有困難了,正需要我們的幫助,在這樣的時刻,我怎么能躲起來呢,一定要幫!”
“我喜歡這些淳樸善良的鄉親,他們需要我,我也離不開他們。”牛鑫認真地告訴記者。
“這樣的村干部值得信任”
“父親常對我說,你學歷挺高,但不要把眼光放得太高,不要光想著掙錢當官,要腳踏實地地去基層做些事情。”牛鑫牢牢地記住了父親的話。
牛鑫是今年1月來到亞克什拉克村的。村里有393戶2123人,人均耕地不到兩畝。
上任的第一天,牛鑫在村民大會上開誠布公地說:“我在村里沒有1畝地,沒有一個親戚,也沒有一間房子,我不會侵占村民一分錢的利益。只要上級下發的物資,我一定公平地發到真正需要的村民手里,讓大家充分享受到黨的惠民政策。”
到村里時間不長,牛鑫就做了幾件事。第一件事是調整低保戶,當時村里有62戶低保戶。牛鑫上任后,挨家挨戶走訪村民,經過詳細調查,他在原來的低保戶名單中調整了20戶,把真正貧困的村民納入了低保。這項工作4月初剛剛完成。
村民吾不力卡斯木·亞森患有食道癌,在這次調整中被納入低保戶。醫院將吾不力卡斯木看病治療花費的16萬元減免了一半,村里的重病救助基金還給他借了1萬元,幫助他渡過難關。牛鑫說,今年村里已經決定給吾不力卡斯木蓋安居富民房,5月份動工。
記者隨牛鑫前去看望吾不力卡斯木時,他正在院子里忙活著,家里堆著村里送來的化肥。今年50多歲的吾不力卡斯木激動地告訴記者:“我也沒有找村干部,結果他們主動把我納入了低保,還幫我做了那么多,我太感謝了。這樣的村干部值得我們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