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建設年”“訪惠聚”熱詞折射百姓生活之變
“民生建設年”“訪惠聚”“援疆工作”是參加全國兩會的新疆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最多的三個熱點詞,而這三個詞其實也從不同角度折射了新疆各族百姓的生活之變。
熱詞1“民生建設年”
“連續7年實施民生建設年工作,全疆各地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各族百姓都得到了實惠。”全國人大代表買買提江·牙生說,這是經濟發展成果百姓共享的體現,更是自治區黨委、政府改善民生的體現。
為政之道,民生為本。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財政收入的增長雖放緩,但是該給群眾辦的實事一件也不能少。從新疆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延伸到討論“民生建設年”,這其實也是歷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個真實體現,而自治區黨委、政府連續7年開展“民生建設年”成為熱詞,也是代表和各族百姓對政府工作的滿意以及對未來的新期盼。
“大到修路架橋,小到鄉村道路硬化,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百姓也是看在眼里,樂在心里。”全國人大代表阿迪力·吾休爾說,“民生建設年”不僅改變了百姓的生活,更讓新疆的基礎設施得到了提升。
熱詞2 “訪惠聚”
當經濟發展與民生投入并駕齊驅,“訪惠聚”則成為夯實基層根基的一個抓手。
“‘訪惠聚’工作組來了后,給村民修路、打井,去年還用‘美麗鄉村’項目經費145萬元新建一個占地6畝多的文化廣場,現在老百姓都在夸贊村里變化大。”來自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古勒巴格鄉阿克其開村全國人大代表牙生·吐爾遜是以受助者的身份拋出了話題,而不少代表、委員則是以親身經歷談出了感悟。
全國政協委員伊爾扎提·扎達也剛剛結束“訪惠聚”工作,他念念不忘遠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合奇縣的山山水水,“我本來就是農民的孩子,多年后又回到農村,再次接了‘地氣',沾了’土氣‘,很有感觸。”
今年剛參加“訪惠聚”活動的斯爾江·托合提木拉提說,他一入村便受到了村民的夾道歡迎,村民還帶他熟悉村子等讓他感到了溫暖。
“希望’訪惠聚‘活動能繼續開展,也希望國家能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活動繼續開展下去,讓更多的百姓,更多的村子美起來、富起來。”斯爾江·托合提木拉提說。
熱詞3 “援疆工作”
新疆民生投入和經濟發展一直并肩前行,而新疆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中央的關懷、離不開19援疆省市的幫扶,所以“援疆工作”成為熱詞,體現的便是各族百姓對中央和援疆省市的感恩之情。
廣東省援疆,在疏附縣建設電商總部基地;遼寧省援疆,在塔城地區人民醫院組建了ICU病房;天津市援疆,在和田依靠特色產業、科技農業、高效設施農業和庭院經濟,帶動當地百姓創業就業…… 代表們都在羅列著援疆省市對當地的幫助。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優化區域發展格局,制定實施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并繼續支持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發展。這也讓全國人大代表麗娜振奮不已。
“這是新疆迎來發展的新機遇,而我們自身應該做好抓住機遇的準備,不能只是等待援助,也應該通過援建,發揮自己的優勢,把新疆的經濟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再推上一個新臺階。”麗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