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圖壁首創新疆“公建民營”養老新模式
“現在我在這里住得好、吃得好、心情好!”20日上午,一說起呼圖壁縣仁和老年公寓,住在這里的張福全老人豎起了大拇指。
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刺激民間資本進入養老行業,力促養老產業發展,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呼圖壁縣勇于創新,今年10月,對該縣民政社會福利園區實施“公建民營”,引進民營企業新疆仁和養老集團經營,探索出了一條社會化養老新路。該縣仁和老年公寓也成為我區首家集供養、醫療、護理、康復、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型“公建民營”養老院。
據了解,目前,呼圖壁縣60歲以上的老人有1.7萬人,人口老齡化率達12%,其中留守、獨居、空巢老人的基本養老問題較為突出。除該縣敬老院對部分五保老人和城市“三無”老人進行集中供養外,目前僅有一家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民辦養老機構,全縣老人的養老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若養老院由民政部門來辦,只能滿足于老人吃飽穿暖、不出意外,無法給老人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的養老服務;若讓民營養老機構來建養老院,不含土地成本,一張床位的成本至少要10萬元,民營養老機構根本無力承受。”該縣民政局局長郭建國曾經很糾結。
經過深入調研,呼圖壁縣決定大膽創新,采取公建民營方式來建立專業化的養老院,快速破解該縣養老難問題。
今年7月,呼圖壁縣民政局與新疆仁和養老集團簽約,協議為10年,把剛建成的呼圖壁縣民政社會福利園區無償交給仁和養老集團經營。3個月后,擁有400張床位,集供養、醫療、護理、康復、娛樂為一體的呼圖壁縣仁和老年公寓正式開業。
為加強監管,該縣民政局按照協議約定,定期收集入住老人的反饋,對仁和老年公寓收費標準、經營管理、服務質量進行測評,一旦測評不合格,就責令整改甚至解除合同。
“采取公建民營這種模式實現了優勢互補。”新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雷霆認為,“政府有土地、資金,民營養老企業有專業化的團隊和服務,二者聯姻,將民營養老企業最為頭疼的購房租地成本一攬子兜底,解決其后顧之憂;同時,養老院不再受傳統事業單位編制體制制約,人員的招聘配備、考核機制更靈活,政府也卸下了許多不必要的負擔,把精力放在監管上。”
目前,全區每千名老人機構床位數才21張,與市場需求相距甚遠。自治區民政廳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樊勇表示,呼圖壁縣探索出了一條公建民營養老新路,今后民政廳將在全疆大力推廣,讓更多的老年人盡快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