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5月5日訊 1000多年前的小學生學什么?他們的家庭作業是什么內容?4月28日,吐魯番地區文物系統2014年科研成果匯報會上,吐魯番地區文物局文博館員馬志英說,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一卷唐代文書,不但展示了唐代一個12歲小朋友的“家庭作業”,“作業本”末尾附的一首催先生下課打油詩,還將唐代“熊孩子”任性可愛的形象再現出來。
該“作業本”(圖)于1967年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原件是由數幅麻紙粘裱而成的紙質長卷,卷首部分殘缺,末端也已殘損,卷宗總長5.38米,寬0.27米,里面文字很完整,均為抄寫的《論語·鄭氏注》。

卷末題記顯示,這份卷宗抄寫年代為唐景龍四年,即:公元710年,抄寫者是一個叫卜天壽的12歲小學生,文中雖有一些錯字,但字體很工整。
有意思的是,卜天壽抄寫完《論語·鄭氏注》后,還在卷末附了一首打油詩:寫書今日了,先生莫咸池(嫌遲),明朝是賈(假)日,早放學生歸。“這個下筆有錯字,還凈盼著先生早下課的小學生形象,躍然紙上。”馬志英說,“抄寫5.38米的作業,這么看來,唐代的小學生課業負擔也很重。”
《論語·鄭氏注》原為《論語》的前5篇,《論語·鄭氏注》在唐以后失傳。《論語·鄭氏注》抄本是吐魯番出土《論語》殘本中保存較好且最長的一卷,表明早在1400年前中原文化就在吐魯番盆地流傳。
http://news.iyaxin.com/content/2015-05/05/content_4860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