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省政府了解到,為培育外貿創新發展新動能,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我省印發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實施意見》。到2025年,力爭全省跨境電商交易額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相關企業數量突破2000家。
全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
規模質量明顯提升
《實施意見》提出,推動外貿領域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為實現“十四五”末全省外貿經營主體和進出口總量雙倍增提供有力支撐。到2025年,我省將努力培育10家左右全國優秀海外倉企業;各市(區)至少培育認定1家省級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全省培育不少于30家;西安市爭取獲批國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擴大全省開展保稅維修和離岸貿易業務市場主體的數量和規模。到2035年,全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規模質量明顯提升,外貿結構、區域布局更加優化,綜合競爭優勢更加顯現,創新輻射能力更加突出,為貿易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能。
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
綜合試驗區建設
推廣數字智能技術應用。推進中國(陜西)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多部門、跨行業信息共享和數據交換,拓展地方特色服務功能,利用“信步天下”“外貿大數據平臺”等數字工具,為跨境貿易提供便利化服務。支持企業充分利用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推動供應鏈“數智化”升級。
加快跨境電商業態發展。推動植物提取、農副產品、紡織服裝、裝備制造、工業消費品等特色傳統產業借助跨境電商轉型升級,鼓勵支持跨境電商企業開展質量體系認證、打造海外自主品牌、建設獨立站、參與陜西質量獎評選等。根據國家相關政策,支持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在自貿試驗區內適時開展跨境電商進口藥品和醫療器械新業態。
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推動西安、延安、寶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加快發展,推進延安綜試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建,完善綜試區“兩平臺六體系”功能,做好商務部跨境電商綜試區綜合評估相關工作。
拓展暢通跨境電商物流通道。加快中歐班列“長安號”跨境電商全國集結中心建設,完善“集貨倉+海外倉”海關業務監管模式,支持企業通過跨境電商B2B直接出口、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模式開展跨境電商出口業務。
培育優秀海外倉企業。鼓勵傳統外貿、跨境電商和物流等企業運用建設—運營—移交(BOT)、結構化融資等多種投融資方式,參與數字化、智能化的高水平海外倉建設。鼓勵銀行保險機構積極為企業建設海外倉提供專項貸款和風險保障。
優化海外倉網絡布局。引導支持企業加快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尤其是中歐班列“長安號”沿線國家和地區布局海外倉。制定出臺認定支持辦法,鼓勵企業設立公共海外倉。發揮我省“一帶一路”境外安保協調小組機制作用,為海外倉企業及員工提供安全保障。
支持西安市申建
國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
支持傳統企業運用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外貿發展,優化外貿流程,利用數字化手段提高研發設計水平,提升傳統品牌價值,開展智能化、個性化、定制化生產和跨境數字營銷。鼓勵各地建設外貿新業態孵化機構和創新中心,支持中小微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創建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支持西安市申建國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通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建設,打造內外貿一體化交易平臺,帶動試點城市周邊地區相關產業集聚發展,提高我省特色地產品出口份額,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打造外貿新業態聚集區和生態圈。支持我省經開區、高新區、縣域工業集中區、綜合保稅區、國際合作產業園、加工貿易產業園等載體,圍繞主導產業和重點產業鏈培育外貿新業態經營主體,大力引進營銷推廣、運營管理、金融保險、物流倉儲、信息技術、主流平臺、綜合服務等新業態配套服務企業,以“區中園”“園中園”等形式打造新業態聚集區、構建新業態生態圈,帶動區內傳統企業利用新業態新模式實現轉型升級。
推動陜西貿易外匯收支
便利化試點“擴面增量”
支持綜服企業提升海關信用等級,進一步落實完善海關“雙罰”機制。對一類綜服企業提供綠色辦稅通道,符合條件的出口退稅受理后5個工作日內辦結。設立特殊標識差異化管理,對符合條件的綜服企業提供憑交易電子信息辦理出口收匯、外匯或結匯資金直接進入委托客戶賬戶等便利化措施。加強綜服企業各險種協同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綜服企業,納入信保機構重點客戶分級名單并享受優先支持政策。
穩步推進離岸貿易發展。積極推動陜西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擴面增量”,將離岸轉手買賣業務納入優化單證試點范圍,賦予銀行在貿易收支業務審核中更大自主權。按照展業原則,堅持實質大于形式,不再規定單證審核種類,切實保障真實合法交易的業務辦理。加強中國(陜西)自貿試驗區離岸貿易業務創新,鼓勵具備條件企業開展離岸貿易。
鼓勵企業通過“信易貸”平臺
進行信用貸款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企業通過上市、發行債券、借助信用保險獲取銀行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方式降低融資成本。鼓勵企業通過“信易貸”平臺進行信用貸款。鼓勵銀行和支付機構創新安全便捷的支付結算產品,支持支付機構與銀行合作為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企業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推進關稅保證保險,鼓勵保險機構開展更多外匯便利化業務。推進中歐班列“長安號”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臺高水平建設,以鐵路提單等為基礎開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金融創新。
落實財稅支持政策。積極發揮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等政策資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以基金方式支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支持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高新綜合保稅區、西安航空基地綜合保稅區、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等落實好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政策,鼓勵有條件的綜合保稅區申請試點。鼓勵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對經認定的企業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政策。
加強反壟斷
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
維護良好外貿秩序。探索建立適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追溯體系和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強化部門失信聯合懲戒,維護行業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利用省政務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推動部門間數據對接,完善構建相關統計體系。推進西安港“一帶一路”和中鐵聯集“陸海聯動、多點協同”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推動亞歐陸海貿易大通道建設,探索建立公、鐵、海、空多式聯運,為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企業提供無間隙立體交通新樞紐。鼓勵電信企業為外貿企業開展數字化營銷提供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記者馬昭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