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此次機構改革依據什么邏輯進行?改革對市民生活會有哪些影響?昨日,記者采訪了西安市編辦相關負責人進行解讀。
重點1
推行大部制管理 減少職能交叉
此次機構改革中,一大重點就是新組建了西安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西安市城市管理局和西安市農業林業委員會。
市編辦相關負責人解釋,按照中省對西安市機構改革過程中機構限額的要求,不得超過40個,而之前西安市政府機構有43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將職能相近的部門整合,相近的事情盡可能由一個部門負責,減少部門間職能交叉,最大限度地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門相同或相似的職能,推行大部制管理。
如城管執法局做的是城市管理工作,而市容園林局的市容清掃、園林綠化等也屬城市管理,四城聯創辦負責的創衛等也是,且許多具體內容相互交叉。因此,將這些職能相近的部門整合,成立西安市城市管理局,精簡機構,方便百姓辦事。
農業重點在農村,林業重點也在農村;農業的種子管理,林業的種子管理也都有相近之處,所以將二者整合為一。
重點2
簡政放權的同時明確責任
機構改革的基本原則是堅持簡政放權,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堅持精簡統一效能,優化職能配置和機構設置;堅持創新機制和管理方式,提高政府管理服務能力;堅持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監督,確保政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上述負責人表示,這也是西安市機構改革遵循的方向。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三定”,即定內設機構、定職能和定編制,核心就是對各部門的職責進行重新明確,該取消的事項要取消,該下放的事項要下放,該調整事項的要調整,該加強管理的要加強管理。重點是加強政府的服務職能,加強市場的監管職能。
“政府機構的職能明確之后,重點就是要提高行政效能,所以,明確政府部門的責任也是此次改革的一大重點。”該負責人說,只有職能和責任同時明確了,才能進一步做到權責對等。
信息化時代,政府信息公開也被列入了改革范疇,此次改革要求要健全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受理機制,建立決策后評估和糾錯制度,完善行政問責和績效管理制度,嚴格責任追究,健全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工作機制,完善群眾舉報投訴制度。
重點3
避免部門間推諉 方便百姓辦事
該負責人表示,不管是推行城市大部制管理,還是深化簡政放權,最終目的都是“更加方便百姓辦事”,此次機構改革對市民生活的影響也將體現在該處。
以前,多個部門都管理著同樣的事,但具體職責不同。所以,有時候市民辦事不知道到底該找誰,也會出現部門相互推諉。實行大部制管理后,相似職能歸口一個部門管理,百姓辦事、投訴該找誰,就非常清楚。
比如渣土車隨意拋撒等原來屬于市容園林局管轄,而無資質經營渣土車又歸城管管,市民投訴渣土車問題,被幾個部門推來推去,理由通常都是“不在自己管轄范圍內”。但今后再遇到此問題,只需給西安市城市管理局投訴即可。
同時,方案規定對現有審批事項做全面清理,要減少和下放投資審批、生產經營活動審批、資質資格許可和認定,最大限度壓減各事項辦理時限等,也體現了政府的服務職能,方便市民。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