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660mo"></ul>
  • <fieldset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fieldset>
    
    
  • <strike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strike>
  • <fieldset id="660mo"></fieldset><ul id="660mo"></ul>
  • “甘肅絲路藝術珍品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時間:2025-03-21 16:19來源:未知 作者:鄭文 點擊: 載入中...

      

     

      圖為觀眾在仔細觀賞肅府本《淳化閣帖》刻石。

      

     

      圖為肅府本《淳化閣帖》刻石之一,刻有“唐率更令歐陽詢書”。

      

     

      圖為敦煌懸泉漢簡——論語片段。 劉同華 攝

      隴山巍峨,駝鈴悠遠。甘肅大地的光影流轉中,輝映著中華文明五彩斑斕的記憶,呈現出一幅流光溢彩的畫卷。近日,由中國美術館和甘肅省文物局主辦的“墨韻文脈——甘肅絲路藝術珍品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匯聚敦煌研究院、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簡牘博物館及中國美術館藏品240余件(套)。多件文物與藝術珍品,包括天水放馬灘木板地圖、《儀禮》簡、相利善敝劍冊、元致子方書、“白馬作”毛筆、彩繪六博俑、肅府本《淳化閣帖》刻石等悉數亮相。

      兼具地域氣質與多元文化的藝術范式

      當三彩馬的蹄聲踏破黃土的沉寂,當敦煌飛天的瓔珞掠過歷史的星空,河西走廊便化作跨越千年的藝術長廊,演奏出絲路藝術的多元交響。

      這次展覽中,彩陶是重要內容之一,彩陶上流動的漩渦紋、交疊的網格紋,以充滿韻律的曲線與初具提按的筆觸,展現了對線條張力的追求。尤其在彩陶紋樣從具象蛙紋到抽象幾何的演變過程中,顯示出從自然萬象到審美意象的提煉和創造,這是文化符號的轉換,是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與崇拜。

      可以說,彩陶傳承的視覺語言體系孕育了甘肅深厚的文化藝術基因,創造出兼具地域氣質與多元文化的藝術范式。這正是彩陶文明給予河西走廊的珍貴饋贈。甘肅彩陶紋樣作為中國史前藝術的瑰寶,其獨特的視覺語言與藝術形式,體現了先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堪稱源頭活水,影響了河西地區乃至中國傳統審美和藝術的發展。

      有一塊乍看上去再普通不過的木板,卻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這塊木板就是大名鼎鼎的天水放馬灘木板地圖——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木板輿圖。1986年在甘肅天水放馬灘一號秦墓中出土了7幅以墨線勾勒的地圖,經相關專家考證,成圖于戰國末期。這7幅地圖繪制在大小基本相等的松木板之上,其中有3塊木板為兩面繪制。放馬灘地圖繪制的范圍以現在天水市為主,西邊包括定西,北邊包括寧夏南部,南邊包括隴南北部。主要反映了戰國末年天水地區的自然、人文地理風貌。除了標繪有河流、山脈、峽谷等,還標繪有城邑、居民點等,也包括一些交通線。這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實物地圖,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實用地圖,比馬王堆漢墓發現的帛書地圖早了兩百多年。

      根據文獻記載和銅器銘文,我國早在西周初期可能已有地圖,但一直沒有實證,放馬灘地圖的出土填補了先秦戰國時代實物地圖的考古空白。此前世界上認為最早的古地圖是公元二世紀托勒密《地理學》一書中的地圖,但它比放馬灘地圖已晚了將近五個世紀。同時,放馬灘地圖的出土,以實物地圖的形式證實了先秦典籍的相關記載。而且從制圖技術來看,放馬灘地圖的繪制特點與歷史地位證明,我國先秦時期地圖繪制水平已居世界領先地位。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紐帶

      黃河奔涌,絲路蜿蜒。甘肅大地的歲月積淀中,深藏著中華文明古老的書寫密碼,將漢字與書法的源流與演進,鋪陳出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

      馬家窯彩陶上神秘的刻劃符號,閃爍著先民智慧的火花;秦公鼎上莊重的青銅銘文,鐫刻著春秋肅穆的史實,是書寫的規范與印記;漢簡帛書中的率意筆勢,記錄著邊塞將士的烽火狼煙、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字里行間流動著書寫的生命力;隋唐寫經的謹嚴風骨,以恭敬虔誠之心,體現著文化與書法的藝術融合。

      在紙張面世、普及以前,竹木材質的簡牘是最有“重量級”的文字載體。從先秦到魏晉的一兩千年里,中華先民的文明創造和積累大多由簡牘記錄和傳承。

      簡牘的吉光片羽中記錄的是泱泱中華文明對世界作出的卓越貢獻。甘肅是簡牘大省,自20世紀以來出土了6萬多枚簡牘,以漢簡居多,占全國已出土漢簡總數的一半以上,對研究絲綢之路、中國古代史、中國書法史,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自張騫“鑿空”西域起,河西走廊便成為中原溝通西域的交通要道。掩埋于此的簡牘,如同散落戈壁的歷史之“鏡”,讓文明交融的故事清晰可見。

      簡牘是這次展覽的重部頭內容。通過不同時期的簡牘,我們可以領略書體演變由篆到隸、由隸到草的發展脈絡。其中,居延新簡中的篆書習字,既保留了篆書字形,又帶有輕快的似隸書的筆意;肩水金關漢簡的簽牌,隸書標志性的“蠶頭燕尾”“一波三折”等纖毫畢現;《儀禮》簡、相利善敝劍冊等隸書書風,無論是筆法、字法還是章法,都已然十分成熟。敦煌懸泉漢簡、馬圈灣漢簡中飄逸的長線、連綿的字勢,簡化和轉變了隸書的規范與秩序,使線條帶有強烈的草書韻律與節奏,彰顯鮮活而率真的意味。并且,在竹木載體上,簡牘有其獨特的書法技法和審美表現。

      展出的簡牘字跡清晰可辨,歷經千年而墨色如新,記錄了歷史地理、風土人情、文化交流和文書制度等包羅萬象的信息,為不同地域文明的友好交流提供了豐富的實物佐證。

      在這次展覽中,真正的“C位”明星當屬肅府本《淳化閣帖》刻石。它一出場就吸引了無數目光。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封第十四皇子朱楧為肅莊王,賜予宋本《淳化閣帖》一部,以為傳代之寶。此套刻石是現存時代最早、質量最好、保存最完整的一部《淳化閣帖》刻石,再現了張芝、索靖、鐘繇、王羲之、王獻之,以及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權等書法家的精品。在《淳化閣帖》的眾多翻刻版本中,肅府本因摹刻精良、底本稀有,與“關中本”“泉州本”并稱為《淳化閣帖》的三大明刻體系,是研究宋明書法傳承的關鍵實物資料。

      這些展品,都是文明長河中的璀璨星辰,共同訴說著漢字書寫從萌芽到成熟的轉變,從實用到審美的轉向。它們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書寫著文化的傳承,凝結著藝術的美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紐帶。

      展現絲綢之路多元文化交融的藝術世界

      展品中有一幅畫,是吳作人1943年描摹的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壁畫。細膩的筆觸具有很強的敘事性,色調淡雅,局部運用鮮明色彩以突出重點,體現了莫高窟色彩運用的特色。這幅壁畫講述的是《張議潮統軍出行圖》故事,是敦煌壁畫中極具代表性的歷史題材作品。

      這幅畫表現了張議潮統軍出行、收復河西的雄壯氣勢,從出行隊伍可以看到唐代軍隊的儀衛制度和多民族雜居的河西地區軍旅特點。不僅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而且有極高的史料價值。這幅畫的背后,是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歷史。

      自安史之亂后,唐朝邊防虛弱,河西諸州相繼陷落,百姓日夜思歸唐朝。張議潮率眾光復沙州,派遣使者赴長安告捷。唐宣宗大力褒獎張議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勛,擢升他為沙州防御使。張議潮以沙州作為根據地,先后收復了河西多州的土地。

      到861年,失陷百年之久的河、湟故地全部復歸唐朝。從此河西走廊重新通達無阻,對促進西北與中原地區的聯系和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起到了積極作用。當地百姓稱贊張議潮:“河西淪落百余年,路阻蕭關雁信稀。賴得將軍開歸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展覽中還有相當一批文物也在講述著文化交流與融合的歷史。比如敦煌研究院藏的五代時期抄本《蒙求》。唐代李翰《蒙求》作為古代小學教育階段的教材,是一部“列古人言行美惡,參之聲律,以授幼童”的童蒙教育書籍,在唐代以前極為盛行而且影響深遠,又以其書名取自《易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義,故后世童蒙讀物多以“蒙求”命名。然而由于此書原著早已失傳,后世所見多為補注,無法窺其原貌。敦煌本《蒙求》的發現,不但可以復原唐代《蒙求》一書的原貌,而且有助于考訂此書的作者、時代及注文等相關問題,對于考察古代蒙書的發展也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還有唐代的《說苑·反質第廿》殘卷。《說苑》為漢代雜事小說集,漢劉向撰,宋以后僅存前十五篇。現刊本二十卷,是宋代末年自“高麗本”中補齊。此卷據考為唐初寫本,為《說苑》反質篇傳世最早寫本,乃海內孤本,比現存宋、明抄刻之“高麗本”更近劉向原著。

      彩陶紋飾律動著原始美學的生命力,是先民對自然萬物的感悟和想象;秦木板地圖勾勒出山川的標記,蘊含著先民對家國天下的認知與守望;漢代木俑的古拙造型,凝結著質樸的詩意;河西魏晉畫像磚,定格著市井的煙火與生活的溫度……這些不僅是文物,更是文化載體,以多姿多彩的樣態展現出絲綢之路多元文化交融的藝術世界。(穆鐸)

    (責任編輯:鄭文)
    >相關新聞
  • 《千年永昌》劇目巡游“四月八”沉浸式講述永昌故事
  • “藝術甘肅行”秦腔展演:西北名家同臺,共繪梨園璀璨華章
  • 臺灣各界緬懷孫中山:百年祭日共續“振興中華”宏愿
  • “哪吒熱”引全民共創
  • 425.02億元,2024年我國電影市場向“新”而行
  • 《黑神話:悟空》火了!中國古建“出圈”了!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13000024號-1??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18禁|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鸭窝| 成人99国产精品|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y| 精品人妻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AR影院|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av日韩av无码黑人| 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 www国产精品内射老熟女|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91久久精品国产91性色也|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思思|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www.亚洲精品.com| 日韩aa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无线码|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二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性感美女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精品|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a| 久久久久99这里有精品10|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青青青| 国产99视频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vr| 国产91大片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二月| 国产精品色拉拉免费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app|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成人影院|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