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蘭州白塔山段綜合提升改造項目一期工程
白塔山隧道計劃年底實現貫通
大西北網訊 3月8日,記者在黃河流域蘭州白塔山段綜合提升改造項目工程現場了解到,目前項目進展順利,各作業面正在有序推進。“一期工程中的白塔山隧道計劃今年年底實現貫通。”項目施工單位中電建建筑集團蘭州白塔山項目總工程師王兵告訴記者。
總沉降量控制在毫厘之間
“我們克服了隧道口的濕陷性黃土問題,目前正在根據掘進情況實時調整工序,全力保障工期。”王兵說。從位于白塔山東側的項目施工場地進入,經過已建設成型的隧道東口一路向西,記者來到隧道內正在緊張施工的區域。“目前北線隧道開挖了390米,各工序緊密銜接,我們頭頂的位置就是白塔山上的三官殿。”王兵說。
由于白塔山隧道要通過白塔山景區,相比于復雜的地質條件,古建筑保護也是工程難點之一。“從開工到建成整個區域的總沉降量必須控制在20毫米以內,下穿古建筑時振動速率控制在0.25毫米/秒。如此基準的量,除了每天由專業人員進行測繪外,我們在隧道的頂部、兩側都安裝了監測點,數據實時上傳云端進行精準把控。”王兵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了保護白塔山上的古建筑不受影響,施工單位在既有古建筑周圍設置了相應的測量單位并安裝自動測量儀器。
暢交通靚河岸打造旅游新名片
“項目分為兩期,一期為黃河流域蘭州白塔山段河堤保護治理工程,工程西起龍源,東至北濱河東路元通大橋、靖遠路,主線(上下行)全長約2245米,設計為雙向六車道的城市主干路,總投資約29億元,目前正在加緊施工。”蘭州交發建集團總工程師李曉峰說。
項目一期設計為雙向六車道的城市主干路。李曉峰介紹,工程通過隧道方式繞行白塔山,打通北濱河路原有雙向四車道的瓶頸路段,不僅可能解決區域交通擁堵問題,而且為橋北廣場的建設釋放空間,達到改善黃河流域蘭州白塔山段風貌的目的。
該項目二期為蘭州白塔山段黃河文化保護工程,包含橋北廣場建設和燒鹽溝仿古建筑群等,主要以打造山、水、橋、關為一體的國家級高品質5A級旅游景區為目標,一方面可以將中山橋、白塔寺、金城關等歷史文化景點串聯起來,有效改善景區面貌,達到保護和發揚黃河文化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發展餐飲、住宿等旅游服務設施,提升整體檔次,增強城市吸引力,打造旅游城市名片,助推“精致蘭州”建設。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杜志超文/圖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