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幾年來,航空母艦、新型導彈驅逐艦、潛艇和作戰飛機相繼入列。新裝備帶來新跨越,海軍已逐步形成核常兼備,岸空結合,多兵種合成,初具規模的海上防衛體系。

我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
這是2017年4月26日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在大連造船廠下水的盛況,標志著我國自主設計建造航空母艦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這艘2013年11月開工,2015年3月開始塢內建造的首艘國產航母,目前已經進入最后建造階段。主船體完成建造,動力、電力等主要系統設備安裝到位,系統設備調試、舾裝施工和系泊試驗正按計劃有序進行。
同年6月,海軍新型萬噸級導彈驅逐艦首艦下水,標志著我國驅逐艦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新型萬噸級驅逐艦完全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裝備有新型反艦、反潛等武器、具有較強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導和對海對陸打擊能力。它的下水,意味著我國海上防御作戰裝備力量體系進一步優化提高。
近幾年來,相繼加入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戰斗序列的052D型導彈驅逐艦合肥艦、長沙艦、昆明艦和銀川艦,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里,就先后完成從接裝、基礎科目訓練到實戰化演練的跨越。海軍新裝備全部實現了當年列裝當年就走向海戰場奇跡。

海軍合肥艦艦長趙巖泉
海軍合肥艦艦長趙巖泉表示,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比如雷達探測距離越來越遠,捕捉目標越來越精確,這些因素勢必帶來作戰思維和作戰理念的轉變。
2017年9月,首艘四萬多噸級補給艦呼倫湖艦,正式加入海軍戰斗序列。呼倫湖艦是我國自主研制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型遠洋綜合補給艦,可為航母編隊、遠海機動編隊提供海上伴隨補給,使我海軍的綜合補給能力更加層次化、科學化。
目前,海軍主戰裝備成建制更新換代,第三代武器裝備實現信息化。無論是首艘國產航母下水,還是新型驅逐艦馳騁大洋,中國海軍裝備發展都令世人矚目,人民海軍在逐夢深藍的的征程中更顯從容與自信。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