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西北網訊(記者 金振華 特約記者 趙富寧 文、圖)蘭州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成立以來,處理警情3804起,成功止付1453起、止付金額4200萬余元,全市電信詐騙案件出現“立案下降24%、破案上升82%”的歷史性拐點。在中心成立一周年之際,小編來到這里,采訪、交談、見證,深深地被大家的辛勞、付出所感動,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全心全意、服務百姓的人,蘭州反電詐中心才取得了這樣驕人的成績,電信詐騙犯罪的囂張氣焰才戛然而止,萬千老百姓才免于遭受罪犯的侵害!
記者采訪的邸昌瑞,是中心每一位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人的縮影,謹以此文,向所有反電詐中心的戰友致敬!
躊躇滿志者,事竟成
2012年7月,邸昌瑞考入了特警隊,一干就是四年。
2016年10月,蘭州市公安局成立了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邸昌瑞被調到市局刑警支隊。從小就想當刑警的他,躊躇滿志,覺得自己的機會終于來了,到刑偵一線偵查破案,他準備大干一番。
萬事開頭難。
以前在特警隊,訓練、巡邏,一切工作就是服從命令、聽從指揮。而到了刑警隊,全新的、海量的工作撲面而來,邊學邊干,還要善于動腦筋琢磨,對他是全方位的考驗。
就拿開始在接警席的工作來說。邸昌瑞感覺自己一個多月接打的電話,比過去二十多年的都要多。受害人說,我的錢被騙了,你們快幫我追回來,否則我投訴你們;銀行工作人員說,協查通告已經發出去了,一周以后才能回復給你們;領導說,這周一部分人出差了,這幾天大家辛苦一下,多值幾個班。是的,在接警席每隔一天,就要值一個二十四小時的班,中間還不能睡覺,因為往往有些受害人到半夜才會醒悟到自己被騙了,心急火燎地打96110,這時候邸昌瑞和戰友們還是要堅守崗位。
但是,也不能說這份工作只有苦和累。
有一次,有個受害人被冒充熟人的騙子,差點兒騙去5萬元,是邸昌瑞接到報警后,迅速進行凍結止付,才為受害人挽回了損失。受害人電話里誠懇的感謝,第一次讓他有種鼻子發酸的感覺,身為人民衛士的自豪感滿脹胸臆。
風風火火的,一個月就過去了。
中心的領導覺得邸昌瑞工作認真負責,經驗也積累了些,可以放到新的崗位上再歷練一下了。于是,他開始在情報研判室工作了。
情報研判,在他看來,應該是純腦力的技術活,其實也不盡然。曾經,刑警隊的前輩們,落實一條線索,需要跑十幾家銀行去追蹤資金的走向,還要從成百上千的賬單中追索自己需要的交易信息,說到底,做研判工作不僅要腦力好,體力也不能差。時代在進步,騙子的“道行”也一直在漲,從最初在取款機取款,到后來通過第三方公司轉賬;從原來的打電話,到后來境外改號軟件撥號、偽基站發送詐騙短信和網絡鏈接,可以說“日新月異”。反電信詐騙犯罪,如果再走追查資金流的老路,是行不通了。
情報研判工作,不僅要做好,還要經常學習、琢磨,腦細胞死了一批又一批
所以,邸昌瑞趕上了好時候。市公安局在成立反電詐中心之初,就整合了局里情報信息部門和各大銀行的力量,還與阿里巴巴集團簽了合作協議書,研發了“錢盾”反詐平臺,真正達到了資源豐富、數據精確。現在,查詢一組涉案銀行賬號綁定的相關信息,通過“錢盾”平臺和銀行的合署辦公人員,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追蹤到涉案資金;調取電話記錄、視頻監控,手續也更加簡易,最多兩天之內就可以得到需要的信息,總之一句話——偵查員在辦公室就可落地查實很多信息!
雖說工作比以前更加便捷了,不意味著情報研判就是一份輕松的工作。其實,從銀行、電信網絡運營商那里調取到信息,邸昌瑞的工作才剛剛開始:逐條對比銀行賬單上的轉賬信息,這里面有成百上千比轉賬信息,需要找出受害人的那幾條,還真不是件輕松的事;逐個賬單地篩查轉賬賬號、時間,確定出一條清晰的脈絡;最后,還要做一幅一目了然的圖表,為偵破案件提供有效支持。日復一日地做這項繁瑣的工作,他多年引以為傲的好視力漸漸的變得有些差了,卻也鍛煉出了他非凡的縝密和耐心。
如果有人問:“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過程中哪個環節最重要?”
邸昌瑞一定會說,預警!
是的,站在群眾的角度來說,預警提醒、止付資金是重中之重,防患于未然,才是反電信網絡詐騙的根本。
反電詐中心研發了一套監測冒充公檢法詐騙電話的軟件系統,每天至少能監測到30到40個號碼受到騷擾的群眾電話號碼。這些電話記錄,不論通話時間長短,情報研判室的民警們都要逐一打過去進行預警,提醒群眾不要上當受騙。
怎么開口說話是做好預警工作的關鍵
這其實是比較有難度的一項工作。騙子冒充的本來就是公檢法工作人員,打預警電話的民警再說自己是警察,群眾很難判斷孰真孰假,甚至把假作真、真作假。邸昌瑞第一次打預警電話時也是這樣:
接通后,他首先自報家門,并告知對方在某時間段接到的電話實為詐騙電話,電話那頭的機主反過來問:“警察同志在幾樓辦公?”
邸昌瑞向來實誠慣了,順嘴就說:“我們在刑警隊樓的八樓上班。”
接著,對方就來了一句:“我在七樓,你下來吧!”那語氣中還有些小得意。
邸昌瑞一時間有些發懵,自己長這么大,還沒有被這么戲弄過,但氣歸氣,終究是服務群眾為重,經過反復認真的解釋之后,他才終于獲得了對方的信任。這樣的例子不是孤例,不肯配合的群眾中這樣幽默調侃的也時常有之,甚至有很多人態度生硬,聽完民警講話的耐心都沒有,直接掛斷電話。
一來二去,邸昌瑞和研判室的同事們就想:這終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群眾工作,做不好必然會有老百姓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必須想個辦法。
凡事都怕琢磨,邸昌瑞他們還真就研究出了一套有效的好辦法:打預警電話時,先不自報家門,直接說“您在X點X分接到一個電話,通話時長X秒,對嗎?”。以警方掌握的信息吸引住對方,隨后再進一步提醒——
“我們是蘭州市公安局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的工作人員,騙子可能也在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但請您不要相信,最重要的是不要進行任何轉賬匯款行為,以免遭受損失。”
這一模式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自此以后,群眾對接受預警不再抵觸,民警打預警電話暢通無阻,老百姓受騙風險也就大幅下降了。
就在前不久,邸昌瑞從預警系統中監測到一條通話記錄——受害人與騙子通話時長超過2000秒,次數更是達到三次,這讓他意識到受害人可能已經聽信了騙子的“鬼話”。他當機立斷,關停了受害人的手機,防止騙子再打來電話。但是,隨后再聯系受害人時,發現對方已經關機,這可把他急壞了,因為憑以往的經驗,受害人很可能準備按照騙子的要求行事,即將遭受經濟損失。
情況緊急,必須與時間賽跑。邸昌瑞立即調出這部手機的機主信息,發現對方姓王,是一位女士。通過王女士的身份信息,查到了她擁有的一輛機動車的車號,但是注冊信息上又沒有留聯系電話,他急中生智,想到通過交警查這部車處理違章留的電話,果不其然查到了一個電話。
但是,仿佛上天一定要給這件事情增添一些曲折。王女士的車經常由她哥哥駕駛,故而這部電話打過去,是王女士哥哥的朋友幫忙處理違章留下的。
緊鑼密鼓地,邸昌瑞聯系王女士的哥哥,向他陳述事情的緊急性和嚴重性。在王女士哥哥的配合下,雖然王女士的手機依然關機,卻順利聯系到了一位恰好知道她去向的同事。最終,王女士在銀行即將給騙子轉賬的前一刻,被成功制止。
在確定王女士沒有受騙打款那一刻,邸昌瑞感覺如釋重負,熬夜的疲勞瞬間淡去了,頸椎的僵直酸痛也舒緩了。窗外傳來車水馬龍的喧囂,街上的行人說笑著路過,絲毫不知道他剛剛幫一名受害人挽回了五萬元的損失。
他俯瞰自己發誓要守護的城市,那一刻,那感覺,仿佛自己化身作了李白詩中的俠客:“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