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時下,或優美或搞怪的手機鈴聲給人們的生活增添著樂趣,不少手機自帶的MP3、MP4等等音樂和視頻的播放功能也豐富著手機用戶的業余生活。但與此同時,在不適當的地方突然響起的手機鈴聲卻成為公眾場合的噪聲,影響著我們的城市文明。這不,近來家住白銀路街道王馬巷的李女士就為此很心煩。
“由于近來隔壁搬來了新的鄰居,帶來了很多新的煩惱,真是叫我苦惱。”我家住在王馬巷107號的李女士如此抱怨。原來,就在半個月前,李女士所在的小區,每到晚上12點左右,總會想起特別大的手機音樂。最初,李女士想這或許就是偶爾晚歸的人聽聽歌罷了,可是無奈的是這都過去半個多月了,每晚凌晨的手機音樂從來都沒有間斷過。“一打聽,原來是隔壁的新鄰居惹的禍”。李女士告訴記者,新住戶是幾個年輕人,在附近的酒店打工,每天晚上都下班比較遲,當每天下班后,這些新來的鄰居就會邊聽歌邊往家走,聽歌一個是為了讓枯燥的走路時間變的有意義,還可以為自己壯壯膽子,就這樣每天晚上李女士都會聽到各種類型由手機播放的音樂,時而歡快、時而激昂。
記者調查了解,像李女士這樣被聽歌的受害者并不在少數。一些居民還向記者反映,平日里他們在上下班的搭乘公交車回家的路上,也總是遇見很多在公交車上用手機聽歌或者看電影的乘客,他們有的會選擇佩帶耳機,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直接選擇手機設備的外放,手機外放的音樂聲或者電影等節目的聲音,伴著車內的嘈雜聲,真是叫人很是心煩。說來也巧,記者在乘座公交車時碰巧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就此公交司機這樣告訴記者:現在用手機放音樂的效果就跟上世紀80年代扛著雙卡收錄機滿街放的情景似的,就怕別人聽不到,甚至能把公交車內的電子報站聲都蓋過去,對別人的情緒也是一種干擾。此外,除了常見的公交車等交通工具上時常出現被聽歌這種現象,現在在一些電影院也時常發生這樣的情況。市民王先生反映,就在剛剛結束的周末,自己相約女友去看了一部名為《臨時同居》的電影時,一會前排男士的手機響起音樂,這位男士雖然快速的接了電話,但是剛掛了沒多久,又是他的電話想起,他著連續的接打電話,根本讓人無法聽清電影臺詞。
王先生表示,既然大家都是出來看電影的,完全可以在入場時將手機調成震動。
在記者采訪中遇到的不少市民都表示,手機鈴聲和音樂播放,在公眾場合如何使用體現著機主的文明素質。
(責任編輯:鑫報)